第8章 學會選擇好心態(4)(2 / 3)

這位牧師名叫R·康惠爾,他答應教這6個貧家子弟。同時他又暗自思忖:“一定還會有許多年輕人沒錢上大學,他們想學習但付不起學費。我應該為這樣的年輕人辦一所大學。”

於是,他開始為籌建大學募捐。當時建一所大學大概要花150萬美元。

康惠爾四處奔走,在各地演講了5年,懇求大家為出身貧窮但有誌於求學的年輕人捐錢。出乎他意料的是,5年來辛苦籌募到的錢還不足1000美元。

康惠爾深感悲傷,情緒低落。當他走向教堂準備下禮拜的演說詞時,低頭沉思的他發現教室周圍的草枯黃得東倒西歪。他便問園丁:“為什麼這裏的草長得不如別的教堂周圍的草呢?”

園丁抬起頭來望著牧師回答說:“噢,我猜想你眼中覺得這地方的草長得不好,主要是因為你把這些草和別的草相比較的緣故。看來,我們常常是看到別人美麗的草地,希望別人的草地就是我們自己的,卻很少去整治自家的草地。”

園丁的一席話使康惠爾恍然大悟。他跑進教堂開始撰寫演講稿。他在演講稿中寫道:“我們大家往往是讓時間在等待觀望中白白流逝,卻沒有努力工作使事情朝著我們希望的方向發展。我們常常……希望別人的草地就是我們自己的,卻很少去整治自家的草地……”

我們為什麼不整治好“自家的草地”呢?該如何整治?如果你還沒有具體的“整治計劃”,現在就應該考慮著手製定了!

生命的流逝

有位孤獨者倚靠著一棵樹曬太陽,他衣衫襤褸,神情萎靡,不時有氣無力地打著哈欠。有一位智者從此經過,好奇地問道:“年輕人,如此好的陽光,如此難得的季節,你不去做你該做的事,懶懶散散地曬太陽,豈不辜負了大好時光?”

“唉”,孤獨者歎了一聲氣說:“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我自己的軀體外,我一無所有。我又何必去費心費力地做事呢?每天曬曬我的軀體,就是我做的所有事了。”

“你沒有家?”

“沒有,與其承擔家庭的負累,不如幹脆沒有。”孤獨者說。

“你沒有你的所愛?”

“沒有,與其愛過後便是恨,不如幹脆不去愛。”

“沒有朋友?”

“沒有。與其得到還會失去,不如幹脆沒有朋友。”

“你不想去賺錢?”

“不想。千金得來還複去,何必勞心費神動軀體?”

“噢,”智者若有所思,“看來我得趕快幫你找根繩子。”

“找繩子?幹嗎?”孤獨者好奇地問。

“幫你自縊!

“自縊?你叫我死?”孤獨者驚詫了。

“對。人有生就有死,與其生了還會死去,不如幹脆就不出生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多餘的,自縊而死,不是正合你的邏輯嗎?”

孤獨者無言以對。

“蘭生幽穀,不為無人佩戴而不芬芳;月掛中天,不因暫滿還缺而不自圓;桃李灼灼,不因秋節將至而不開花;江水奔騰,不以一去不返而拒東流。更何況是人呢?”智者說完,拂袖而去。

疾病、衰老,死亡,是生命演變的自然過程,誰都改變不了,生命的直線性讓我們無法同避。根據現代醫學的研究:

20歲以前的生長期,男性14歲,女性12歲即達到性成熟。同時,調節人體抗病能力的胸腺激素分泌量減少,衰老開始。20歲以後,頭發出現衰老現象,肌肉的力量25歲時達到高峰。

30歲,身體各方麵的機能輕微下降:皮膚失去彈性,出現皺紋。聽力開始下降(最佳聽力時期在10歲)。心髒的肌肉變厚。脊椎骨彼此距離縮小,身體的姿勢前傾。女性達到性高峰。人體發育達到頂點。

40歲開始,可以明顯看出衰老:出現白頭發,發際後移。大多數男性在45歲後出現遠視。身體抗病能力下降,殺滅癌細胞的淋巴細胞明顯減少,殺滅其他病菌的能力也下降。體重稍有增加,身高降低。

50至55歲,衰老速度比較快,皮膚鬆弛,皺紋顯而易見。味覺遲鈍。多數女性月經停止,生育能力喪失。胰髒的胰蛋白酶和胰島素分泌減少,易患尿崩症。拇指指甲生長緩慢。

55至60歲,衰老變得更加劇烈,腦細胞機能低下。男性說話聲音更高,並且聲音發顫。肌肉及其他組織退化,體重減輕。但由於新陳代謝低下引起體內脂肪積蓄,因而體重減少並不明顯。而男性仍保持一定生殖能力,但精液量減少。

60至70歲,衰老速度相對減慢:身高比青年期降低2至3厘米,味覺更加遲鈍,隻有青年期功能的30%-40%。肺活量較青年期下降50%。60歲的人,肌肉力量隻有25歲時的一半。

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我們無法抗拒時間在我們身上刻下一道道印記,更無力改變生命終歸會結束的現實。但是,我們沒有必要悲觀,因為我們可以改變對待生命的態度,改變自己的心理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