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好友——英國前首相丘吉爾與奧納西斯是無話不說的朋友。奧納西斯曾對丘吉爾說過:“我是通過艱苦奮鬥創下基業的,不是因為我有什麼驚人的本領,而是一種‘曆史的必然性’。我們在實踐中就可以明白這個道理。您知道,每當上天風調雨順的時候,很多人就會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被動地接受大自然的恩賜,他們失去了主動權,他們失去了活力。與此相反,我們如果處在艱難的困境之中,為了生存下去,就會不斷努力。經過不斷的奮鬥,我們就不斷地適應各種各樣的環境,就會主動地去改變自己的環境,會花很大的力氣去創造,去創業,去開拓新的領土。
“說實話,我就是在貧窮中發奮圖強,我就是在困境中不斷前進的。我敢肯定,沒有一個人會在輕輕鬆鬆中就可以取得勝利。
“應該著重指出的是,我每時每刻都充滿了信心,我從來不懷疑自己的選擇。一個人隻有突破自己對自己的限製,才能夠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這就是死裏逃生!”
奧納西斯依靠自己的積極態度和過人膽略,終於成就偉業。他的話值得我們深思。
謹慎選擇朋友
人的一生受到朋友的影響是相當大的,很多人因為朋友而成功。因為沒有朋友,也就差不多無路可走,寂寞一生,即使你閉緊心扉,還是會有人來用力敲。當有人來敲你的心扉時,你應還是不應?應的話,可能那是個壞朋友,不應的話,可能失去一個好的朋友。
因此,你總是要麵對“交朋友”這個問題的。交到好的朋友,你可能會受益一生,得到無限的樂趣,至少不會受到傷害。而若交到壞的朋友,想不走入歧途、不倒黴是很難的。
千人千脾氣,萬人萬模樣。人有很多種,在對待朋友的態度上也有很多種類型,有每天說好話給你聽的,有看到你不對就批評、指責你,有熱情如火、喜歡奉獻的,也有冷漠如冰,隻考慮個人利益的;有憨厚的,也有狡詐使壞的……
這麼多類型的朋友,好壞很難分辨,而當你發現他壞時,常常是來不及了,因此平時的交往經驗極為重要。
不過有一種類型的朋友肯定是值得交往的,那就是會批評、指責你的朋友。
和隻會說好話的朋友比起來,那些隻知道批評、指責你的朋友是令人討厭的,因為他說的都是你不喜歡聽的話,你自認為得意的事向他說,他偏偏潑你冷水,你滿腹的理想、計劃對他說,他卻毫不留情地指出其中的問題,有時甚至不分青紅皂白地就把你做人做事的缺點數說一頓……反正,從他嘴裏聽不到一句好話,這種人要不讓人討厭也真難。
但是這種朋友,如果你放棄,那就太可惜了。
基本上,在社會做過事的人都會盡量不得罪人,因此多半是寧可說好聽的話讓人高興,也不說難聽的話讓人討厭。說好聽的話的人不一定都是“壞人”,但如果站在朋友的立場,隻說好聽的話,就失去了做朋友的義務了;明明知道你有缺點而不去說,這算是什麼朋友呢?如果還進一步“讚揚”你的缺點,則更是別有居心了。這種朋友就算不害你,對你也沒有任何好處,大可不必浪費時間和這樣的人交往。
但實際上的情形如何呢?很多人碰到光說好話的朋友便樂陶陶,不知是非了;其實他們順著你的意思說話,讓你高興,為的就是你的資源——你的可以利用的價值,很多人被朋友拖累就是這個原因。
比較起來,那些讓你討厭,像隻烏鴉,光說難聽的話的朋友就真實得多了。這種人絕對無求於你(不挨你罵,不失去你這個朋友就很不錯了),他的出發點是為你好,這種朋友是你真正的朋友。
隻有經常批評、指責你的人才是你人生的導師。
多個朋友多條路的說法到處流行。三教九流的朋友都要交,但要審慎選擇。
在紛繁的大幹世界,人是形形色色的,選擇朋友不是一件容易事。“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的老話,是舊社會人們極言交友之難。但是不是因此就要少交朋友了呢?或者一強調交友的審慎,就認為這個也不可靠,那個也信不過呢?當然不是。人既然是社會的人,處在各種社會關係之中,交友是必然的,不但要有生死與共、患難不移的朋友,也要善於和有這樣那樣的缺點錯誤甚至是反對自己的人交朋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廣泛地結交那些不同職業、不同愛好、不同身份的朋友,有時也能相得益彰。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結交各式各樣的朋友,對於取長補短,開闊視野,活躍思維,都是有益的。毛澤東同誌的經曆是很發人深思的。他胸懷博大,善於結交各種各樣的朋友。在青少年時期,他發出了一張《二十八劃生征友啟事》,和蔡和森、陳譚秋等人組織了新民學會,結交了一大批有誌之友。投身革命後,在他身邊,有朱德、周恩來等一批親密戰友。同時,毛澤東同誌也有許多平民朋友,民主黨派的朋友,如李淑一、周士釗、柳亞子等,都和他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通過這些朋友,廣泛地了解社會各階層黨派的情況,為製定黨的方針政策,為發展統一戰線,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