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汴梁的大街小巷瞬間沸騰起來。一個個流民奔走相告,尋找著同鄉同裏的流民,淮備相攜投軍。
一個麵黃肌瘦的流民跑到了金明池畔,大聲吆喝著站在榆樹下的一個大個子流民。“趙大侉子,你還守著這棵榆樹哪?快得了吧,榆錢都被你吃光了,莫非你還想吃樹葉不成?就是你能吃,你家娘子和孩子也受不了啊。快和我一起去投軍吧!什麼,誰家招兵?當然是天下無敵的護民軍了。真是好造化!嶽大帥手下都是天兵天將,我本以為咱們這樣的流民根本沒資格加入護民軍,沒想到嶽大帥準備在汴梁招兵十萬。咱們要快點去,去晚了,說不定人家就招夠了呢。快走快走,一日三餐,頓頓管飽啊。唉,你等一下我,你跑那麼快幹啥,咱們倆同去,在戰場上也有個招應。趙大侉子,你他媽的等等我啊。”
汴梁金明街一幢破爛的房子裏,一個十五六歲的年青人正在和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說話。“柱子,咱們不用餓死了。咱娘也不用餓死了。我剛才去大街上討吃的,看到護民軍貼出了招兵告示。我想好了,你就在這間屋子照顧娘親,我去參軍。護民軍一天三餐,我每頓會隻吃一餐,把兩餐省給咱娘和你。你別擔心我,我力氣大著呢,絕對能做個將軍。再說了,就算戰死在沙場上,也有五十兩撫恤金拿。聽說護民軍的家屬都能去應天府找份工作幹呢。柱子,記住了,你不要把我參軍的消息告訴咱娘。咱娘會擔心我的。你就說我去軍營做民夫去了。”
大名鼎鼎的潘樓附近,一個上百流民聚集的下水道裏。“大哥,好消息啊!咱們的老鄉嶽飛嶽大帥要在汴梁招兵了。聽說要招十萬大軍。大哥,你前幾天不是還眼紅劉清賀林王三夫嗎?那三個可都做了將軍了。雖然戰死了兩個,但他們的家屬都會被接到應天府享清福呢。劉清那小子武功還比不上你呢。咱們也在王雕兒作亂時保護了幾百個流民呢。如今劉清都做了護民軍的團長了。大哥,如果你去參軍,絕對能做到護民軍的師長。弟兄們說不定也能混個團長幹幹。大哥,去不去?”
被喊為大哥的流民一拍大腿,“孫子才不去!要死卵朝天,不死萬萬年。銀子什麼的咱不計較,反正咱們也都是孤身一人。光衝著一天三頓飯,咱們也要投軍。他媽的,這陣子下水道裏的老鼠都被咱們吃光了,再不出去就真的要餓死了。我告訴你們,我和嶽大帥還有點偏親戚呢。我老媽的二舅家的表姨夫的堂哥家的老師就是教過嶽大帥舅舅的秀才呢。”
“走,去投軍!”
“走啊,去參加護民軍啦,一天三頓飯,頓頓管飽。”
略顯死寂的汴梁被上百張招兵告示攪得風生水起。薛弼派出了上百個教化員,也就是說書先生,一邊走街串巷,講述護民軍的英雄戰績,一邊偷聽流民們的談話。
結果很快就有教化員把消息反饋到留守府。流民們的談話幾乎都在圍繞著一日三餐上麵,根本沒人在乎撫恤金什麼的。在這些流民看來,隻要能吃上幾天飽飯,死了也值。
諸將聽到這個消息,總算都長舒了一口氣。特別是張憲和吉倩,他們兩個別看殺敵無情,但在對百姓的態度上,卻和嶽飛有九分相像。他們對百姓極好,並且都認為不能驅趕百姓上戰場。嶽飛采納了韓常的提議,大規模招募流民從軍,張憲和吉倩雖然沒有當麵反對,但心中多少也有一點不舒服。他們甚至感覺一向愛民如子的大哥也開始變得冷血無情。
但看到幾乎所有符合條件的流民都蜂擁在招兵點前,張憲和吉倩忽然覺得,讓這些流民從軍,看上去殘酷,卻又何嚐不是給了他們一條活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