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十萬流民十萬軍(1 / 3)

汴梁自五代以來,為後梁國都,為後晉國都,為後周國都,又為北宋國都。二百多年來,天下人力物力盡聚於汴梁,造就了這座十一世紀獨一無二的天堂之城。就算經曆了金兵的搶掠,杜充的肆虐,王俊的焚燒,但整座城市架構還在,很多高宅大院還在,富麗的皇宮還在,徽宗修建的艮嶽還在,占地數百公裏的城市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走到大街上,依然可以看出清明上河圖的痕跡和韻味。

惟一的區別就是清明上河圖透出的是一派生機盎然的市井百態圖,如今充斥汴梁的,則是無處不在的淒涼。被拆得破破爛爛的皇宮,雜草叢生的金明池,再無金甲武士看管的萬歲山上再也沒有徽宗求仙時的仙女宮娥,隻有一群群削木為兵的流民。至於一條條寬可跑馬的大街上,看不見熙熙攘攘的小販,書生和綢緞商人,一座座天橋之上,也沒有表演雜技的小販。很多大街都是空蕩蕩的,偶然有一個兩個流民行屍走肉般蹣姍而過。

這些從四麵八方彙聚到汴梁的流民多是衝著宗澤的名聲而來。或者說,這些流民多是青壯,是懷揣參軍吃餉的念頭而來。但宗澤招募了百萬流民為軍,依然還有數十萬流民流落在汴梁內外。等到宗澤被貶洛陽,杜充接任汴梁留守時,每天都要殺幾百個流民立威。等到杜充率數十萬大軍出擊應天府,流民以為終於可以喘口氣了,但比杜充更狠的王俊卻又率幾條大街的胡人豎起了反旗。杜充雖然嗜殺,但也是有選擇性的殺。數萬提起刀槍的胡人則是見人就殺,完全是準備把汴梁流民殺光的架勢。

雖然流民青壯也聚眾反抗,但在早在準備兵甲精良的胡騎麵前,削木為兵的流民顯然占不了便宜。最後大多數流民躲入了汴梁的下水道,還有數萬精悍的流民則依托險阻,死死地守住了汴梁城的幾個險要地帶。一萬多流民直接逃入了皇宮,依靠皇宮的廢墟和胡騎周旋。還有一萬多流民守住了萬歲山。宋徽宗估計怎麼也想不到,他用來修仙的萬歲山除了勞民傷財之外,竟然也發揮了一點正麵作用。

當然,如果王俊不是追擊張憲,估計守皇宮和萬歲山的流民早已被胡騎殺光。正是因為最強大的胡騎出了汴梁,隻剩下幾萬雖然凶悍,但卻明顯老弱不齊的胡人,流民總算守住了活命的地盤。

最難耐的不是抵擋胡人的進攻,而是可怕的饑餓。有一萬胡人守住儲糧的倉庫,流民曾經發動五萬人進攻,依然沒能搶下一粒糧食。每天都有流民餓死在下水道裏,餓死在皇宮裏,餓死在萬歲山下。

羅延慶和蕭山率領三千多苦役軍殺進汴梁時,流民們總算迎來了春天。他們跟著苦役軍的馬刀,先殺潰了守護倉庫的胡人,吃了一頓飽飯。因為餓得太久,竟然有上百個流民撐死在飯鍋之前。隨後又殺入了胡人的老巢。胡人的拚命反抗被苦役軍擊潰。隨後的老弱婦孺則被憤怒的流民殺得一個不剩。從宋太宗時期就開始定居汴梁的近十萬胡人一朝盡滅。消息傳出之後,散居中原各地的胡人開始紛紛搬遷。要麼逃往長江以南,依然托庇在寬宏大量的趙官家膝下,要麼帶著所有資財逃回故國。

完顏婁室殺到汴梁以西百餘裏時,隨著羅延慶和蕭山迎戰金兵的可不隻有三千多苦役軍,還有三萬多和胡騎周旋月餘的強悍流民。他們以劉清賀林王三夫為首領,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抗金第一線。

羅延慶蕭山雖然戰敗,還是掩護著這幾萬流民逃入了附近的幾個大營,依營堅守,總算撐到了張憲的到來。隨著張憲再敗,幾個流民大營也被完顏闍母攻破,三萬多流民死傷近半。王三夫和賀林也都戰死了。

正因為知道第一批加入護民軍的流民損失慘重,薛弼本來還擔心自己招不來太多流民當兵。但事實證明,如今掙紮在饑餓線上的流民根本不怕戰死,他們隻怕餓死。

招兵告示在汴梁的各條大街小巷一貼出來,很快就有識字的流民圍上來,激動萬分地通讀告示。“凡身無殘疾者,年齡十五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男性,皆可入護民軍。一入護民軍,每月有軍餉五兩,一日三餐,餐餐管飽。戰場傷殘者有撫恤金拿,可優先進汴梁榮軍坊做工。戰亡者撫恤金五十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