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湯恩伯就深得劉大將軍打仗之法,指揮所總是設在離前線幾百裏遠的地方,飄忽不定。誰也別想擒住湯大將軍。關鍵是民國時期至少可用電報指揮,宋朝可沒有這種高級東西。所以劉光世打仗,勝敗就看裨將的發揮。就是這樣的人,竟然能在曆史上和嶽飛韓世忠齊名,號稱中興四將,也是宋朝特有的奇觀了。
劉光世見汪伯彥提到自己名字,心中暗罵了汪老狗一聲,閃身出列,躬身奏道,“啟稟陛下,祝行在劉複二人雖為我部下,但一向性貪而暴,毫無忠義之心。就算今日招降他們,明日還會複反。所以臣建議派大軍前去剿滅。特別是他們太過貪婪,家資已有數十萬,還在劫掠地方士紳,罪在不赦。”
趙構哦了一聲,看著劉光世問道,“愛卿可願領兵前去,先滅祝劉,再剿應天亂民。”
劉光世猶豫了一下,尚未答話,大將張俊已經閃身出列,慷慨激昂地說道,“陛下,臣願領兵前往,獻祝劉二賊人頭與殿上。當然,還有應天亂民首領的人頭。”
不隻是張俊出列,一向不願打仗的將軍們此時都閃身出列,爭著要去剿滅祝劉二賊。苗傅劉正彥幾乎要和張俊打起來了。
趙構見手下臣工如此英勇,明知他們是被劉光世說的幾十萬家資所動,但也私心暗喜,當即拍板,命令張俊率精兵一萬前往徐州鎮壓祝劉二賊。獲勝之後,乘勢攻入應天府,把嶽飛黃縱李八少三人擒來建康問斬。
做皇帝的,不怕臣子貪婪,就怕臣子不貪婪。
張俊乃是趙構親將,也是西軍出身,現任禦營前軍統製。但此人最有名的卻是他的貪婪。他手下的士兵除了打仗,平時要為他種田幹活,販賣貨物掙錢。他家中銀兩太多,怕小偷竊去,就把銀子熔化,做成一個個千斤重的大銀球,號稱“沒奈何。”
小偷確實拿這些銀球沒辦法,畢竟宋朝沒有起重機,也沒有叉車。剛才張俊一聽劉光世說祝劉二賊家資足有數十萬,眼睛都變綠了,心想隻要剿滅二賊,自己家裏的大銀球又可以多出幾十個了。
張俊領旨出殿,趙構宣布退朝。劉光世麵帶微笑地走出朝堂。他剛才說出那番話,就猜到肯定會有人和自己搶功。而皇帝肯派自己招降,卻絕對不肯派自己領兵前去平叛。
對張俊此次平叛,劉光世並不看好。劉光世此人雖然無膽,但不得不承認,此人眼光極好,提拔的裨將多是能征善戰之輩。比如鼎鼎大名的王德王夜叉,正是由劉光世由一個斥候提為統製大將的。
劉光世之所以不看好張俊,並不是因為祝行在劉複二人有多厲害,而是張俊還要對付護民軍團練。一個多月前,劉光世的旁院侄子劉浩渡江來投,告訴了自己被嶽飛奪軍之事。當時劉光世還笑嶽飛不自量力,妄想以千餘兵馬抵擋駐紮應天府的數萬亂軍,純粹自找死路。但劉浩卻說嶽飛驍勇,古今罕見,不可小視。結果竟然真被劉浩說中,嶽飛隻用了七天時間就把數萬亂軍逐出了應天府,半月時間把應天全境納於治下。
劉光世立即在心裏把嶽飛視為勁敵了。所以在殿上,一聽平了祝劉,還要去平應天,劉光世當即使了招金蟬脫竅,引誘張俊上鉤了。
祝劉的家資雖然豐厚,卻還沒放在劉光世眼裏。他們父子幾年前在江南平亂時,殺良冒功,不知劫掠了多少良民富戶,家中資財足夠十八代子孫消耗,豈會再冒大險呢。
劉光世回到家中,和劉浩說了張俊前去平叛的事。劉浩肯定地說,“張俊雖是軍中宿將,但此去必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