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伯彥同樣毫不示弱地盯著李綱,大聲說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然萬歲沒下旨讓祝劉二人撤出應天,應天百姓就不該自組團練,犯上作亂。李大人難道不明白皇帝把數萬大軍留在應天府的苦心嗎?難道在你眼裏,應天百姓之命貴於萬歲爺嗎?”
李綱脾氣本就火爆,此刻被汪伯彥一激,頓時火冒頂門。“先賢有雲,民貴君輕。再大的理由,也不能讓亂軍洗劫皇宋 百姓。數萬大軍留在應天府,真的是數萬大軍嗎?那不過是數萬連兵器都不能人手一把的團練,除了禍害中原百姓,還能濟到什麼作用?”
李綱此話出口,趙構的臉色頓時黑了下來。他早就看李綱不順眼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李綱並不是他的嫡係親信。金兵圍城時,李綱寫血書逼徽宗退位,傳與欽宗皇帝。所以李綱算是欽宗的臣子。趙構對李綱是不太信任的。之所以留李綱在朝中當尚書右丞,隻不過因為李綱在士大夫中威望很高,做一具千金馬骨而已。如今帝位已固,馬骨自然也該從朝中請出去了。
趙構臉色一變,早有善於察言觀色的禦史閃身出列,彈劾李綱大不敬。也有剛直臣子出班支持李綱。兩方人馬爭個不休。反而把談論的徐州之亂丟在了腦後。
左仆射兼樞密副使黃潛善建議皇帝把李綱撤職。趙構沒有聽從黃潛善的建議,但也沒有聽從支持李綱的臣子意見,讓李綱繼續擔任尚書右丞。而是采用了一個折中之法,撤去了李綱的尚書右丞,趕出中樞,去荊湖南路擔當安撫使去了。
解決了李綱之後,兩班臣子紛紛安靜下來。但趙構卻沒忘了徐州兵亂的事。他當然明白徐州有多重要。就算他不打算收複中原,也要保住徐州。要不然半壁江山也不可得。
所以依然向汪伯彥問道,“汪愛卿,徐州乃我大宋東部腰眼,不可聽任亂兵為禍。愛卿可有妙計安之?”
如果問汪伯彥如何排擠同僚,如何搞政治投機,他絕對是天才級的人物。正如他的女兒,秦檜的老婆汪氏一樣。但你問他如何平定兵亂,那實在是難為他了。所以汪伯彥想了半天,終於給出一個高招,“招安。”
汪伯彥胸有成竹地說道,“萬歲,祝行在劉複二人皆為劉光世部下。萬歲可派劉光世前往徐州招降。隻要劉將軍一到徐州,臣敢保二人立馬歸降朝廷。然後再命劉將軍領軍北上應天,一舉剿滅地方叛逆,豈不大善。”
趙構看汪伯彥說得如此有信心,頓時又把目光投到了武將班列中的劉光世身上。
劉光世,字平叔,保安軍人。老子是大名鼎鼎的嫖妓將軍劉延慶。宣和年間宋軍伐遼時,劉延慶身為統領,卻一味在軍帳中飲酒嫖妓。聽聞前線不利消息時,又與兒子騎馬先遁,引發大軍崩潰,數十萬大軍一朝盡喪,也讓金人看透了宋廷的腐敗與無能。
宋朝是個奇怪的朝代,臣子越能幹,越受打壓。越無能,越受重用。劉延慶折盡北伐大軍,回京之後,依然擔當領軍大將。
金兵汴梁圍城時,劉延慶領一彪親軍突城而出,意圖逃回陝西,卻被金兵追上殺死。然後其子劉光世閃亮登場,將繼續其老子一生的豐功偉績,成為大宋最有名的逃跑將軍。
劉光世行軍打仗,絕不親臨前線。他隻會讓裨將和敵人接戰,自己躲在離戰場上百裏遠的地方,遙控指揮,一旦戰事不利,立即聞風遠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