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晚上趙明誠醉醺醺從歡場回來,卻發現李清照早已不見人影。問過家丁,得知李清照和張若蘭一起出城,說是回鄉祭祖,不由大發雷霆,把幾個家丁都痛打了一頓。
再說李清照,和張若蘭坐在同一頂花轎上,出了楚州,一路向應天府迤邐行來。
行軍路上,孟安和一眾護民軍經常引吭高歌。“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李清照和張若蘭初聽之下,頓時擊掌叫好。
李清照對張若蘭說道,“我真羨慕妹妹,嫁了一個真英雄。這首詞肯定是黃相公填寫。也隻有黃相公那樣胸懷天下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絕妙好詞。”
張若蘭卻遲疑地說,“姐姐,恐怕這詞不是我家相公寫的。我家相公為人雖然不拘小節,但這樣大氣的詞,不是他能寫出來的。還是問一下孟老英雄吧。”
張若蘭喊過孟安,問這首滿江紅何人所作。其實張若蘭還是蠻希望這詞是黃縱所作。單憑著這首詞,黃縱也會留名千古。
孟安笑道,“除了我們護民軍嶽團練使,天下又有何人能填出這樣的詞。這首詞是我們護民軍軍歌。我孟安縱橫江湖半生,能讓我佩服的年輕人,隻有嶽團練使一個。”
李清照有點不敢相信地問道,“這詞寫得慷慨激昂,一讀之下,令弱者奮,令懦者勇,可謂洗心之詞。你家嶽團練使是哪一年的進士,竟然能寫出這樣的詞,這樣才華的人豈會默默無聞?但我在汴梁時,怎麼沒聽過有姓嶽的大才子。”
孟安見李清照似乎在懷疑自己的話,當即梗聲回道,“這世上又不是隻有進士才會作詩填詞。我家嶽團練使是相州農家子,從小習武,一手大槍可稱天下無雙。偏又愛好文墨,自學經文,作詩填詞都行。依我老孟看來,比很多進士也要強很多呢。但嶽團練使又沒有其他文人的驕傲,評論本朝風流人物時,嶽團練使隻推許大蘇學士一人。”
張若蘭心中常以為相公黃縱是天下一等一的人才,但見孟安提到黃縱時,口氣很淡,似乎隻是平輩論交,但一提到嶽飛之名,頓時透出一種從心底發出的崇敬。
不光是孟安,所有的護民軍一聽到嶽飛之名,眼中滿滿的都是崇敬。這更讓李清照和張若蘭都對嶽飛起了好奇之心。
一路之上,護民軍把嶽飛的一些事跡添油加醋地講給二人聽講。當李清照聽到嶽飛以帶傷之身,七日平了應天亂軍,半個月穩住應天局麵,不由大讚,“大丈夫當如是也。”決定進了應天府就拜見一下嶽飛,如果真是英雄,李清照決定送給嶽飛幾幅大蘇學士的字畫。
她們到達應天府的時候,正好是七月二十八號。嶽飛正式下聘的前一日。當嶽飛聽孟安說已經把黃縱家眷接來,頓時想起了自己的母親和一對兒女。自言自語地說,“不知道智浹大師和嶽翻有沒有離開汴梁,去太行山二龍峰找霍銳師弟。”
原來智浹和嶽翻除了去開封找宗澤商議軍機外,還擔負著去太行山找嶽母的任務。如果找到了,就把他們帶回應天。可惜的是,到現在也沒見二人回來。
孟安見嶽飛有點憂傷,連忙勸道,“鵬舉不用擔憂。我素知智浹大師之能,有他在,令堂和一對麟兒保準平安到達應天。對了,鵬舉,李清照也來到我們應天了。”
嶽飛有點激動地問道,“莫非是那個才名滿天下的濟南李易安嗎?”
“是啊。”孟安點頭說道,“咱們護民軍的那些秀才們都鬧著要去見李清照呢。我就不明白了,李清照雖是天下才女,但遠遠比不上花如玉。提不得刀槍,上不得戰場。有啥子好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