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臨朝(2 / 3)

這不是嶽飛自己的想法。這是護民軍一眾要員共同斟酌出的海外管理法。黃縱薛弼等人擔心以後遭到海外封國的反噬,嶽飛李八少則認為擔憂那些絲毫沒有必要。

嶽飛笑著說,“如果偌大的華夏國頂不住海外封國的反噬,那說明華夏也該滅亡了。天下沒有不滅的王朝。與其絞盡腦汁想把華夏國永遠延續下去,倒不如乘著開國時期兵將驍勇,把華夏國的地盤擴張到極致。隻要華夏周邊,皆為華夏封國。無論怎麼改朝換代,都是華夏人做主。”

李八少同意嶽飛的看法。“肉爛在鍋裏,不是什麼悲劇。肉被外人一口搶走吃掉,才是最大的悲劇。”

眾將見翁婿二人如此堅持,當然也沒有什麼意見。在眾人看來,反正天下是你兩家的,你們都不擔心被別人搶走,我們更不擔心了。

很多將領還在內心盤算起要立下何等大功,才能封國海外。因為看嶽飛李八少的意思,以後可能立功極多的臣子都有封國海外的資格。

海外管理法傳揚天下後,反對最激烈的是儒生。他們在報紙上大聲疾呼,讓嶽飛小心漢朝的諸候之亂。

支持海外管理法的人則和儒生在報紙上反複激辯。他們指責儒生們的腦子僵化,裝滿了聖君賢臣的狗屎。卻不知道與時俱進。

如今既然已經知道華夏不是天地的中心,華夏之外的地盤比華夏大了數十倍,那麼多的膏腴之地,華夏人不去占領,將來就會變成歐羅巴和天方國的地盤。而他們這些儒生,還在想著怎麼樣把華夏困在這片祖先的土地上。如今天下尚未定,儒生們已經開始想著如何讓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純粹是一幫賤種。

徐進士調查過反對儒生的人,大多是護民軍重將雇傭的書生文人。看來有了李寶這個先例,很多人的野心都被激起來了。

他們當然會反對儒生的說法。按照儒家一貫的管理手法,無非還是屠戮功臣收天下權力於皇室一家的套路。

嶽飛雖已稱帝,但天下人還是喜歡稱他為嶽帥,而不是華夏帝。

不過海外管理法引起的議論遠遠比不上對李清照的議論。

一個女子何德何能,竟能擔當禮部尚書?置天下男人的顏麵於何地?

不但儒生們在各地報紙上大放厥詞,甚至朝堂之上,就有好幾個文臣武將當庭提出了質疑。嶽飛難得乾綱獨斷了一回。

嶽飛說,“如果李尚書為官之後不稱職,你們可以彈郂她,但不能因為她是一個女性就拒絕與她同朝。真接受不了,就請脫下官服退出朝堂。以後華夏國提拔官員,能者上,庸者下,隻以才能為準,不看性別。以後華夏國的朝堂上會有很多女官。你們總要學著習慣這些異性同僚。另外,我不想聽到滿朝文武用什麼牝雞司晨之類的鬼話來攻擊同僚。有事說事,有理說理。不許謠言惑眾。”

李清照穿著官服,麵對滿朝同僚的目光,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其實李清照心裏很緊張。她並不想擔當這個官職。嶽飛在家宴上請她擔當一部之長時,李清照直接拒絕了。“鵬舉莫和我開玩笑。姐姐哪裏有當尚書的資格呢?”

嶽飛說,“為什麼沒有呢?姐姐,你可知道我心中的華夏國和曆代朝廷都不一樣,我希望在這個新建的華夏國裏,女人的地位不說和男人完全平等,至少也要比現在高出很多。我希望女人能夠在華夏國裏做官,能夠上學,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有參政議政的資格和權利。不要再和前朝一樣,女人就是受盡丈夫虐待,也不能主動向官府提出和離,要不然就會挨上二十大板,有時候還要做牢。這是野蠻的刑法,必須去除。華夏國的刑法也確實去除了這一條。但姐姐要知道,如果女子沒有任何話語權,這些針對女子的刑法以後還可能會寫到法典之上。”

李孝娥也笑著說,“姐姐,讓你出來做官,就是為了天下的所有女子作一個示範。姐姐就是再不想做,也要勉為其難地做這個尚書。”

想到自己和趙明誠和離,如果不是因為身處護民軍轄區,鐵定要在暗無天日的牢房裏坐三年,李清照的目光就變得堅決起來。

“既然皇帝和娘娘都這樣說,”李清照笑著說道,“那我也不敢抗旨不遵,明日就立於朝堂罷。”

“姐姐不要開玩笑。”李孝娥皺了皺眉頭,“咱們幾乎算是一家人了,家宴之上,沒有什麼皇帝娘娘的區分。咱們的身份和稱呼一點也不要改變。”

李清照是個心誌堅決的人。她既然決定要為天下女子出頭,才不會在乎這點異樣的眼光和言語。

但對李清照的議論雖然熱烈,卻還比不上另外一件新政的一半熱度。這部由李清照親自宣讀的皇室新法,真正讓全天下沸騰起來。

華夏皇帝以後不設後宮,不選秀女,不使用鬮人。以後在皇宮當差,不管男女,都有俸祿可拿,和在其他作坊工作沒什麼區別。

這部皇室新法嚴格來說,是針對嶽飛下手的。也是嶽飛親自擬定。嶽飛知道,無論什麼時候,都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不限製皇室可以荼毒天下可以選遍天下美女的權力,下麵的人見樣學樣,用不了多少年,一切都會和前朝完全一樣,不會有任何實質性的改變。

其實嶽飛還在新法中擬定了一夫一妻製的條文。隻是被李清照劃去了。李清照並不是反對一夫一妻製,隻是她認為這條太過激進,會引起太大的反彈。

嶽飛疑惑地說,“這是針對皇室特權的法律,天下人應該支持,而不是反對。”

李清照笑著說,“他們當然會反對。皇室之法,總會推廣到民間。他們是為自己即將被剝奪的特權而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