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四號,華夏國正式成立。嶽飛為帝,在修整完畢的趙宋皇城裏登基。同時改革官製,不再以趙宋或前朝為例,以黃縱為總理大臣,李八少為戶部尚書,張龔為吏部尚書,高穎為刑部尚書,蘇邁為工部尚書,徐慶為兵部尚書,姚政擔當刑部尚書。李清照擔當了禮部尚書。
宗澤之孫宗穎雖然年紀不過二十五歲,因為做事踏實,任應天通判時十分稱職,就被提為了開封府尹,當上了爺爺在世時的官職。
雖然華夏國的官製似乎和前朝沒什麼區別,連名字都差不多。但華夏國的官製真正大改革的是胥吏方麵。無憂洞滲透到地麵的衙仙讓嶽飛深為警惕那些衙門胥吏的破壞能力。如果一個衙門的胥吏抱成一團,再能幹的長官也會被架空,再好的政策也會變成禍民的惡法。
所以華夏國針對各級胥吏,具有非常明確的規定。一個十萬人的縣城應該配多少胥吏,一個一萬人的縣城應該配多少胥吏。胥吏的數目不是固定的,而是動態的。縣城每增加一萬人,又應該增加多少胥吏,皆有國法可依。胥吏也納入官員製度,每個月有俸祿可領。做得好還可以一直往上升,甚至做到總理大臣。胥吏子女也可以從事任何職業,不加限製。
除了國法規定的胥吏數目,不許胥吏們再設置白員輔差。百姓對朝廷的憤恨,大多數都是由這些地痞流氓出身的白員輔差們激發而起。
當然了,再好的法律也經不住胥吏們的鑽營。這些活動在基層的胥吏們有太多的手段折騰老百姓。
如果老百姓是沒有反抗能力的綿羊,再完善的法律也無法避免他們遭受胥吏的禍害。如果老百姓是擁有尖牙利爪的惡狼,就算胥吏們手段再多,也不敢肆意欺淩老百姓。
和前朝的最大不同,就是華夏國的民法賦予了普通民眾持有武器的權利,以及防衛不法侵犯的權利。
華夏法規定,不經過主人允許,任何人都不得擅闖普通民眾之宅院,否則民眾就可以無限製自衛。哪怕是嶽飛,如果擅自闖入一家民眾宅院,民眾也可以持刀反擊。
華夏法還用非常細致繁瑣的條文規定了農民和市民一年應繳的稅收。這些稅收條文都需要過半英雄會代表們的同意,方能送給嶽飛簽字。沒有過半代表的同意,嶽飛的簽字也是無效的。如果嶽飛不簽字,稅收條文一樣無效。
除了這些寫成法律條文的稅收,其他人不得借任何理由向民眾征收任何錢糧。華夏國新建的前幾個月,主要就是由各級長官和各地鄉老向百姓宣揚這些和前朝不一樣的新法。一句話可以概括華夏國的新法,對各級官員的管理原則是,“法無授權不可為。“對民眾的管理原則是“法無禁止皆可為。”
不要認為民眾會因此胡作非為。與背靠國家機器的官員相比,民眾先天屬於弱者,不明確賦予民眾權利,民眾就會任官員胥吏魚肉。
這是嶽飛李八少黃縱還有一幫子精幹吏員費盡心血才製定出來的新民法。新民法受到的抵觸不大,畢竟胥吏們的呼風喚雨,也是需要時間編織關係鏈的。新朝初起時,胥吏們大都很乖巧。就算他們看出了新民法對他們很不利,他們也沒膽子反抗。
至於能在朝堂上說話的高層官吏,新民法對他們暫時沒什麼影響。所以他們也不會反對。
等到新民法深入人心,就是再多人想反對,也別想壓製住嚐到民法甜頭的老百姓。
這是一部從最基層開始改變民眾地位的法律。這部民法如果真的能夠落實民間,以後再無改朝換代之險。
至於軍事方麵,則成立了一個統帥部,以牛皋為大統帥,以張憲曲端張橫三人為副統帥。這個任命倒是出乎了很多人意料。特別是最早跟隨嶽飛的幾員將領,他們認為,張憲自微時即跟著嶽飛,應該擔當第一任大統帥。不過牛皋這兩年抗金的戰績太過耀眼,若是嚴格論功行賞,確實當得了這個大統帥。
同時又成立了一個總參謀部,以智浹大師為總參謀長,薛弼顏孝恭為副參謀長。
曲端成名已久,又率七萬軍並入護民軍,其實很多人都認為嶽飛肯定會讓曲端做大統帥,同時剝奪他的指揮權,來個明升暗降。
其實曲端也是這麼認為的。
嶽飛在任命曲端擔當副統帥的時候就說了,七萬西軍,再加上闖先生的步兵師,趙宏的騎兵師,共十萬人,皆由曲端直接節製。陝北西路的攻伐,仍由曲端做主。
曲端大喜。
以後不愁兵甲錢糧,再加上三萬精銳護民軍,他有信心完全牽製住完顏宗翰,讓他在今年冬天不敢發一兵一卒向中原。
很多人認為張憲心中不忿,卻是小瞧了張憲的心胸。嶽飛牛皋都和張憲談過,張憲太年輕了,才二十七歲,若是讓張憲擔當大統帥,恐怕會讓五十多歲的張橫曲端等人略微尷尬。
牛皋畢竟三十多歲了,雖然還是年輕,但至少壓得住場子。
張憲當時就笑著說,“嶽大哥,我們並肩作戰將近十年了。我不在乎官職大小,隻求與你並肩作戰。”
除此之外,還新立了一個海軍部。由大海寇李寶擔任海軍部長,直屬嶽飛管轄。李寶常年率軍遊弋大洋,很少參加戰鬥,但他給護民軍送來的近千萬石糧草卻讓護民軍轄區裏沒有饑荒發生。真要論起戰功,李寶不次於牛皋張憲。
嶽飛詢問過李寶的意見。
李寶不願入朝為官,隻願在大洋稱王稱霸。雖然華夏國取消了跪禮,寬鬆程度遠超仁宗時期,李寶還是不願屈於人下。
嶽飛猜出了李寶的心思。不但讓李寶統轄海軍,並且還允許李寶如果有機會有能力,可在大海之中單獨建國。但李寶不許稱帝,隻許稱王。並且海外封國的華夏臣民,所占比例至少要超過百分之七十。同時必須要說華夏語,用華夏文。這是最重要的。拒絕使用華夏語華夏文的海外封國,華夏共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