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場無聲,所有人都在等著嶽飛說下去。他們感覺嶽飛說出的這三條規矩都是針對他自己的。畢竟禮法和大不敬罪維護的就是天子尊嚴。
實際上還有一條最重要的規矩嶽飛沒有說出來。那就是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條規矩說出來,估計會在天下掀起軒然大波,暫時還不能說出來。
嶽飛猶豫了一下,還是忍住了,重新抱拳衝代表們行禮,笑著說道,“我隻說這三條規矩。至於細致的議題,明日交由各方術業有專攻的代表們討論。”
嶽飛剛剛坐下,大將曲端站了起來,大聲說道,“嶽帥,俺老曲這次真的服了你了。我從來沒見過一個將要做皇帝的人,反而一直在限製皇帝的權利。憑心而論,讓俺老曲易地而處,我絕對不會說出那三條規矩。”
嶽飛笑道,“權利太大了,看似對皇家有利,其實往往會害了皇家。試觀趙宋,若沒有神宗和王安石的變化,千方百計地把權力集於帝王之手,也出不了徽宗這樣荒唐的天子。就是出了荒唐的天子,朝中百官也不會允許他做出那麼多荒唐的事跡。神宗天子自以為是在為後代做了好事,卻落得滿朝皇族被金狗擄掠而去,每天都在承受屈辱。這就是報應。”
曲端從西軍行列中走出來,站到會場中央,大聲說道,“俺叫曲端,陝北西路的軍事統帥。今天當著天下英雄的麵,俺老曲就敞開心口說話。從今天起,陝北西路的七萬大軍皆歸嶽帥統領,俺曲端願做嶽帥帳下一小卒。不知嶽帥願不願意收下我這七萬兄弟呢?”
嶽飛連忙重新站起來,走到曲端麵前,緊緊地抓住了曲端的手。“曲兄如此看重嶽某,嶽某實在汗顏。今日當著天下英雄的麵,嶽某隻說一句話,嶽某絕不負西軍,絕不負曲兄。”
曲端的主動要求歸入護民軍倒是打了吳磷一個措手不及。吳磷來汴梁,一半是來和護民軍搭上關係,一半也是想看看護民軍的實力到底有多強。
中原的繁華讓吳磷大開眼界,不過也沒有多羨慕,四川天府之國,又未經戰亂騷擾,不比中原差。
所以吳磷內心還有爭雄之念。
可是曲端這個表態,卻讓吳磷不知如何是好了。他們兄弟和曲端算是結上了死仇。曲端之所以不敢進軍四川,主要是因為要守著陝西老家。但有了護民軍做後盾,曲端真敢全力進攻四川。
吳氏兄弟雖然在四川屯了五萬人,真正能戰者還是陝西帶去的萬餘勁卒。如果七萬西軍傾巢出動,他們沒把握拒西軍於川地之外。
曲端走下會場,直接走到吳磷麵前,“小吳,俺知道你們兄弟有雄心。但作為曾經的上司,俺想勸你一句,你回四川之後也和兄長大吳說說,別想著割據四川,不會成功的。真的,這是我的心裏話。早並入護民軍,更會得到護民軍的重視。若等到護民軍兵臨城下再歸順,恐怕也就隻能任個閑職嘍。”
“多謝曲帥提醒。”吳磷抱拳說道,“無奈我隻是一介偏將,做不了兄長的主。等我回到川中與兄長商議之後,再做定奪。”
這時候,一眾大儒又開始很積極地議論該設立什麼國號,該使用什麼年號。因為嶽飛沒有被趙宋封什麼王,無法順理成章地以王號定國號。他們爭論了好一會兒,誰都想讓自己想出來的國號和年號成為正式的國號和年號。
程圭說嶽飛明顯是想束手臨朝,應該定國號為“周”,年號“天德。”楊方認為應該定國號為“楚”,年號“武至。”竇雲從則堅持認為應該定國號為“燕”,年號“臨北。”其他的大儒也各有各的說法。其中有個荊湖來的大儒建議定國號為“明”,年號“新紀”,倒是把嶽飛嚇了一跳,以為又碰見了一個讀過天書的人呢。後來才知道大儒純粹是從易經上借來的字句。
這些可不是臨場發揮。這些大儒來的路上已經想得很細致了。如何用五德交替理論替新朝披上一張完美的畫皮,這是他們最拿手的本領。
但是這一次,他們製定的國號和年號全都沒能用上。劉邦建立漢朝,是因為項羽封劉邦為漢王。李淵建唐朝,也隻因為他是隋朝親封的唐國公。趙匡胤建立宋朝,也僅僅因為他是柴榮親封的宋王。後來的朱元璋建立明朝而不是其他朝代,也僅僅因為他是劉福通親封的明王。假如劉福通封朱元璋為清王或漢王,朱元璋建立的就不會是明朝,而是清朝或漢朝。
別小看這種以封號定國號的傳統,這正是家天下的最明顯特征。正是因為把天下看成一家私產,才能按照自己的封號定立國號。
漢高明劉邦白馬盟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誅之。”就是最明顯的化國為家。劉邦的哥哥弟弟有什麼功勞,竟然能封王?韓信英布等人功勳蓋世,卻失去了封王的資格。幾位哥們沒有立即掀桌子造反,就已經很給劉邦麵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