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襄陽之戰(2)(2 / 2)

張橫用水軍船隻,把二萬之眾的孟邦傑獨立師運到了襄陽城北。

孟邦傑雖然年輕,但身為孟安的孫子,孟林的兒子,乃是不折不扣的將門虎子,他的膽子簡直比天都大。

他這個獨立師是個步兵師,隻有一千騎兵。然而孟邦傑一邊讓副師長邵青率步兵由襄陽北門入城,自己卻一馬當先,領著一千騎兵沿著城牆根殺了過來。

這一次騎兵突襲,效果卻是出奇的好。

楊幺數十萬大軍,騎兵不到二萬人。一半由楊幺手下最厲害的將領夏誠統領,一半則由王夜叉王德統領。

如今王德雖歸楊幺節製,卻向來對楊幺沒有好臉色。楊幺懼其猛惡,也不敢相逼。攻城反正也用不上騎兵,就把王德的騎兵留到了離襄陽數十裏之遙的後營。因為害怕王德搞鬼,夏誠同樣留在後方監視著他。

襄陽城下全是步軍,近十萬步軍,連營數裏。然而麵對猝然來襲的一千騎軍,首先是正蟻附攻城的楊沂中軍隊,被孟邦傑的一千騎兵掃蕩而過,迅速打退了千餘米。

楊沂中見此情勢,也隻能率領攻上城的精兵,沿著尚未被摧毀的雲梯退到城下,迅速回到自家營寨。縱然如此,依然有千餘名攻上城的士兵來不及退回,麵對護民軍源源不絕的攻勢,小部分戰死,大部分投降。

孟邦傑掃蕩了攻城器械之後,看到楊幺的步軍依然有些散亂,尚未擺好嚴密陣形,當即一聲呼哨,千餘騎兵竟然衝著大陣衝了過來。

孟邦傑竟想以一千騎兵,衝垮楊幺的十萬步軍。

楊幺的軍隊,雖然和宋軍打了二年多,但雙方都是步兵對步兵。後來王德雖然也前往圍剿,但楊幺卻退到了洞庭湖上,騎兵沒有用武之地。直到孟邦傑的騎兵突擊,這些農民軍才真正見識到騎兵大隊的衝擊力。

不過一千騎兵,竟然在數萬農民軍中橫衝直撞,無人可擋。

孟邦傑倒也有自知之明,他並沒有領著騎兵往農民軍的深處突擊。隻在農民軍的前列縱橫來去。

楊幺的臉黑得像鍋底。他怎麼也沒有想到,這個來援的護民軍小將竟然如此狂妄大膽。

楊幺派出了護衛自己的三百騎兵,外加上楊沂中營中的一百騎兵,四百騎兵一齊衝擊,方才止住了孟邦傑的攻勢。

孟邦傑的武功和楊沂中在伯仲之間,但他絕對不是率領楊幺騎兵的周應天對手。周應天乃是楊幺麾下第一大將,論武功可稱湖湘之首。

孟邦傑和楊沂中交手了兩個回合,不分高下。但和周應天錯馬而過,就差點被周應天一招生擒。若不是孟邦傑用袖裏乾坤連發兩記袖箭,逼得周應天不得不閃躲,估計就被陣前生擒了。

孟邦傑打量了一下楊幺軍陣,發現陣勢已經變得嚴密起來,立知事不可為。他把手中的馬刀舉到頭頂不斷搖晃,大聲說道,“弟兄們,任務完成了。撤。”

他領著九百餘名騎兵跑到襄陽北門,由此入城。周應天楊沂中雖然緊追不舍,但他們到底還是沒敢借著城門大開的機會,突進襄陽城。畢竟他們看得很清楚,無論城頭之上,還是城門之內,全是密密麻麻的長槍兵和刀盾手。就憑他們這四百騎兵,突進去有死無生。

孟邦傑的陣前突擊,折了將近百名騎兵,但給楊幺大軍造成的傷亡,不下三千人。雖然這點傷亡對楊幺來說算不了什麼。但對楊幺軍團士氣的打擊,怎麼形容都不過分。

事實也是如此。自從孟邦傑率援軍抵達襄陽城,雙方再次形成了僵持。楊幺的軍隊雖然還是日日攻城,卻再也沒能大規模的突到城牆之上。偶有幾個先登之士,尚未引起城下歡呼,即被斬殺於城頭。

這也就是為什麼嶽飛得到情報後,率軍駐於南陽休整的原因。既然襄陽一時不可下,那麼就要好好策劃如何一舉消滅楊幺大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