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密令屠殺(上)(2 / 3)

“那是當然。”

“不跟你羅嗦了。我走了,她等著我呢。”

“走吧。”

談嶽習慣性地用力帶上鐵門。

談嶽走後,馮儒走到辦公室裏側,拉開一扇木門。

木門後麵是電報間。報務員小白正坐在電報機前翻著報紙,見馮儒推門進來,就抬頭說了聲“馮科長來了”,複又低頭看報。

“看來現在沒什麼事啊。”馮儒說。

“今天還算清閑。”小白應道。

馮儒回到外間,坐在自己的辦公桌邊。

機要科共四個人,馮儒是科長,和談嶽同是譯電員,負責電文加密和解密;小白和李桂是報務員,負責收發電報。今天,馮儒和小白是同一個班次。

“科長,我有點事,出去一下。你幫我看一下機子。”小白走出來,對馮儒笑笑說道。

“好的。”馮儒也不多問,就爽快地答應了。

他走進電報間,坐到電報機前。

這是一台美國“電報電話公司”生產的CMG—200型電報收發報機,是抗戰時期美國羅斯福政府援助國民黨的軍事裝備之一。

那是1941年12月初,任“軍統”譯電科長的薑毅英破譯了日本軍部無線電密碼,偵知了日軍將於同年12月7日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的絕密情報。她立即將這一重要情報交戴笠親自處理。戴笠極為興奮,馬上將電報轉呈蔣介石。蔣介石如獲至寶,即批示:“速通知美國政府。”

後來,日軍的偷襲證實了“軍統”情報的可靠性。可惜當時美國政府對“軍統”的情報不屑一顧,致使美軍太平洋艦隊遭到滅頂之災。(有史料說,此舉是羅斯福的苦肉計,目的是激起美國人民的憤恨,讓國會批準總統對日宣戰。)薑毅英憑借此勳成為“軍統”中唯一的女少將。自此,美方開始對“軍統”刮目相看。美國海軍司令部主動找戴笠,協商成立了“中美情報合作所”,由戴笠任主任,美國海軍準將梅樂斯作副手。從此,大批美國特情人員及特種裝備,源源進入中國。這台CMG—200型電報收發機就是其中之一。它采用美式莫爾斯電報碼來收發電報,性能優越。

此時,它正靜靜地盤坐在寬大的辦公桌上,晶體管內發出的藍色信號燈表明它正處於準備狀態,可隨時收發電文。

馮儒瞥了一眼電報機,然後隨手抓起桌上的《中央日報》

“中央社消息:共黨欲將內戰進行到底。長江北岸屯兵百萬。”

…………

“本報評論:追求和平嚴陣以待

…………

蔣公主動下野,實為視國家民族利益為泰山之舉,令人感佩不已。代總統李公德鄰先生臨危受命……期翼和平談判能使人民免於水火……然共黨的和平誠意究有幾許……因此我們亦要嚴陣以待,方不致……”

馮儒草草翻看了一下,然後將報紙扔在桌上,站起身,在電報房內踱起了步子,似乎有滿腹的心事。

這時,電報機上那藍色的指示燈跳成了紅色,並發出“吱吱”的蜂鳴聲——有電報了!對方在呼叫!

他趕緊坐到電報機前,戴上耳機,雙眼放出全神貫注的光芒。

電台頻率指示燈閃爍著89千赫茲。他知道這是國防部的流動電台。最近一年來,國防部高層常和黨國領袖們外出,一有重要決策需要發布,常通過89千赫茲、電台呼號“BGF03”傳輸電文——電話的保密性遠不及密碼電報。

莫爾斯電碼在“嘀嘀嗒嗒”的電波中傳進馮儒的耳膜,他手中的筆在飛快而準確地記錄著。

莫爾斯電碼又稱摩斯電碼,是一種時斷時續的信號代碼。這種信號代碼可以用一種無線電信號來傳送,也可以是電報電線裏的電子脈衝。

這種信號代碼通過“點”(?)與“劃”(—)不同的組合排列順序來表達不同的英文字母、數字和標點符號。“劃”一般是三個“點”的長度;“點”“劃”之間的間隔是一個“點”的長度;字元之間的間隔是三個“點”的長度;單詞、單字或一組代碼之間的間隔是七個“點”的長度。

比如字母“A”用“?—”表示;字母“B”用“—???”表示;字母“C”用“—?—?”表示;數字“1”用“?————”表示;數字“2”用“??———”表示;數字“3”用“???——”表示,如此等等。其中“?”即“點”表示發報員按下電鍵發出一個短促的“嘀”聲;“—”即“劃”表示發報員按下電鍵並且時間保持在三個“?”左右。

(如有必要,附《莫爾斯電碼表》於書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