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攻秦:
公園前269年,秦與韓聯軍攻趙,在閼與被趙將趙奢擊敗後(參見閼與之戰),範睢入秦,建議秦昭王實行“遠交近攻”戰略,以利於鞏固占領之土地。秦遂將打擊重點指向最近的韓、魏、趙。公園前279年鄢郢之戰中,秦將白起以水攻殲楚軍民數十萬,迫其遷都於陳(今河南淮陽);四十二年(前273年),白起在華陽之戰中殲魏、趙聯軍15萬,迫魏再獻出南陽地區(今河南沁陽以南、溫縣、孟縣;地區);公園前260年,白起在長平之戰中,殲趙軍45萬;還攻滅西周、東周及義渠,蠶食了大片土地。這促使各國再度聯合。秦莊襄王三年(前247年),魏、趙、韓、楚、燕五國組成聯軍,由魏信陵君無忌指揮攻秦,在河外(今河南西部黃河以南地區)大敗秦軍於河外之戰,並尾追至函穀關後撤軍。第四次合縱攻秦之戰獲得了勝利。
五次攻秦:
聯軍的勝利,並未嚴重削弱秦軍實力,亦未能遏止秦擴張勢頭。秦王政(秦始皇)繼位後(前246年),呂不韋掌權,依舊采用遠交近攻方針,五年間攻魏四次,攻韓三次,攻趙一次。黃河以北,全部占領韓上黨郡,並重建太原郡(西至黃河,北至山西繁峙,東與燕趙交界,南接上黨郡),切斷了燕、趙與魏、韓間聯係,並在戰略上造成對趙、魏、韓三國側翼包圍態勢。中原各國為打破不利局麵,以圖生存,盡最大努力於秦王政六年(前241年)再一次組成趙、魏、韓、燕、楚五國聯軍,由趙將龐暖指揮攻秦。秦新占區大,兵力分散,且人心尚未穩定。進攻開始順利,深入至函穀關內,距秦都鹹陽僅七、八十裏的蕞地(今陝西臨潼北)(參見蕞之戰)。當秦集中兵力進行反擊時,聯軍不支敗退。第五次合縱攻秦之戰失敗。不久,秦王政親政,用李斯“滅諸侯,成帝業”、“數年之中盡兼天下”(《史記·李斯列傳》)的建議,加快了各個擊破的步伐,不給各國再次聯合行動的機會,合縱戰略至此破滅
周慎靚王三年至秦王政六年(公元前318—前241年),楚、趙、魏、韓、燕、齊等國先後組成各種聯軍,進攻秦國(今陝西、河南、山西一帶)的作戰。大致有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