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一封退學申請信(痛批應試教育弊端)(2 / 2)

既然要學,就應該學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學習一種能力,並去實踐,******對那些和自己理想無關的學科,幾乎完全拋棄,數學物理生物等,更是零分或幾分,有時幹脆交白卷,把時間用在自己需要的學科上,這樣做,才促使了他後來的成功,他也是平凡人,智商不比很多人高,他的成功,取決與他的學習方式,他的學習方式是創新的,是超前的,他的學習方式,才是我們需要的方式。人不可能是全才,應試教育的其中一個弊端就是把每個學生都作為神七研究人員來培養了,什麼宇宙第一速度,第二速度,衛星轉一圈要多長時間又或者如何計算地球與月亮的距離。這是每個人都必要學的嗎?不是。這是浪費青春的典型。

數學的學習更是被扭曲得不成樣子,試卷上的數學題極大多數不符合實際情況,為了增加難度,就把問題繞來繞去,用得著嗎?這樣是否已違背了教育的最初目的,掌握計算的技能,而不是去繞來繞去,為破解試題而學,這些沒用的,甩雜技似的知識,不是沒有用,而並非每個人都有用,比如胡****主席,他需要去學細胞分裂的全部過程及特征嗎?

知識教育也是應試教育的弊端,教育不是裝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也就是說,教育的目的在與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自我教育。但知識教育顯然是注滿一桶水的教育,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知識爆炸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極快,獲取知識的途徑也很多而且輕易。

如果隻傳授那些過去的陳舊知識,還怎麼讓學生們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且知識教育真的用處不大。正如某個外國人說的:“我真不明白為什麼你們中國人什麼都背,要知道京九線或者西藏的經緯度,打開地圖看一下不就知道了嗎?”我震驚,是啊,看一下不久知道了嗎?我們背下來,除了應付考試,還有什麼意義嗎?

我們要學的是運用知識的能力,既然這種能力無法在學校教育中獲取得,很多有誌之士便選擇退學去獲得這麼一種能力,選擇退學回家自修而不是虛度光陰地考試,選擇實踐獲得經驗,退學到社會上真正地驗證那個真理的對錯,而不是蹲在教室裏死命地背書。

我是真的無法承受了,每天做試卷習題,做到頭暈目眩,差點要口吐白沫一死了之。卻仍然覺得生活十分空虛,每天像是行屍走肉,苟且活著,什麼也沒做過一樣。我不是成績不好,我不看重成績,我需要能力,需要有意義的生活,我需要沒有被扭曲的考試,需要實踐,需要愛,需要空氣。

我正在規劃我退學之後的自修,我要走一條屬於自己的成功的路,這不是逃避,這是勇氣,這是自信,這是挑戰,親愛的父親,母親,還有許多親戚朋友,請不要阻攔我,除非你有著能充分說服我的理由,而我給你們的退學的理由,全在上文。

謹以此申請書請求你們的容許,我規劃好後,請讓我退學,我希望可以天天去圖書館,我也有明確的目標,我在向夢想前進,隻不過走一條不庸碌無為不平凡的路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