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未央鳳帝(1 / 1)

趙和對於那些陳年的舊事也不願多想,皇宮這種地方,內裏的事海了去了,浮華背後的那些個事就算是宮裏頭的主子也不願意深究太多,她們隻關心與自己息息相關的。隻不過,趙和當年雖然想著一心伺候著先帝,不摻和妃嬪之間的事兒,但也不由得知道一樁了不得的秘辛,情節並不新鮮,重要的是涉及的是國之根本,這也是他如此忠心並能得到重用的緣故,這件事,當初的知情者也都死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都不是小角色。

不過趙和心中始終不安,一切都太過於順利了,盡管對這種順利有非常合理的解釋,但他還是覺得不應該,著實是因為這一代的情況太特殊了,以前從未有過,又怎麼能像以前那樣解釋呢,罷罷罷,陛下好歹也是從小看大的主子,盡力而為吧。趙和想著,引著身後人穿過曲折蜿蜒的層層回廊,前幾日連綿不絕的雨至今仍留下了潮濕的痕跡,襯得這不知多少枯骨掩埋之地是愈發的陰冷了,君禦年隻是默默,不知在想著什麼。

這鳳臨宮本叫乾清宮,是曆代皇帝的寢宮,隻是這位鳳帝登基前,實在受寵,他本名為君慕錦,後來不知怎的,非要改名,隻是這皇家玉牒上的名字,哪能輕易改得,可先皇拗不過,不顧宗室反對,愣是把自己親自取得名字給改成了鳳天,登基後,荒唐程度不僅不收斂,反而變本加厲,竟是要將這宮名也給改了,這可是五百多年沒變的,太武帝親自題的字,但那位新帝不知怎的竟說些什麼要迎接新時代,不能墨守成規之類,將那乾清宮的牌匾給換了,前朝宗室都多有不滿,但那位素來就是個不在乎其他人想法的奇葩,竟把周慈之等人的無言看作是對他創新精神的敬佩。

當年太武帝在前幾代帝王的經營基礎之上開創了一番盛世,又經武成帝中興,但經孝昭,文成二世以來,已然是盛極而衰,後繼乏力了,話說文成帝早年也算是勵精圖治,似要有一番大作為,但晚年又昏庸無能,偏聽則信,親佞遠賢,傳位給三皇子,而這三皇子行事之荒唐比之其父晚年有過之而無不及,若是二殿下那王朝必又是一番情狀。

不過更令人感到奇怪的事是新帝總喜歡在所有物的命名上帶一個“鳳”字或者是“凰”字,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事必然會暴露出來,比如君鳳天愈加豔麗的眉眼,若是常人必會想盡辦法遮掩,但顯然鳳帝沒有這個顧慮,實在讓人感到不解,她似乎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女子身份會不會暴露出去,不擔心暴露出去後的後果。

這位新帝是個女子,在後宮的某些地方,這已經是個公開的秘密了。但即便宮內心照不宣,前朝疑竇重重,卻無一人提出來或者嚐試試探一番,這便是最大的奇怪之處了。未央王朝的第十六代皇帝竟是個女子,雖說不是沒有過女帝,但也都是光明正大,曆盡艱辛,而且權力並不是真正的集中。像這位這樣從父親手裏繼承,不費一點功夫,實在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偏偏當事人似乎還毫無所覺。

在宮燈的映照下,溫潤如玉的少年眉眼被鍍上了一層微醺的色彩,他望著殿外穿行的來往侍女忽的一笑,有幾個注意到趙和準備上前問安的便被迷了眼,趙和在心中一歎,揮揮手示意她們回去。也難怪無數名媛千金為見其一麵不惜出資萬金,可惜這位才是實實在在的薄情的主兒,不知碾碎了多少女兒家的芳心,卻讓她們恨不起來,仍是一心為君傾,這也是一種奇異的魔力。退下的幾人卻魂不守舍,新來的忍不住悄悄問詢,年長的有的一臉諱莫如深,有的才進宮沒幾年忍不住偷偷歎息,“這便是寧王殿下呢。”

“那個傳言一見誤終身的寧王?真是笑得好看呢。”

趙和僅僅提著一盞昏黃的燈籠,沒有進入燈火通明的正殿,反而帶著人穿過長長的甬道,隻聽見鎖鏈拖行的清脆聲響,昏黃的色彩隻能照亮小小的一片,黑暗中仿佛有無數鬼魅伸出手來。君禦年神色突然帶了些恍惚,這是他一生想要逃離的,到頭來卻發現想逃不開甚至,離不開,隻能在這條路上走下去,用一生的時間追尋頂峰,兀兀窮盡。在偏殿一處別致的院落裏,趙和躬下身,揚一揚拂塵,“二殿下,陛下在裏邊等您,老奴在外邊候著了,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