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愛一個人,請放手,好讓別人有機會愛他;如果你愛的人放棄了你,請放開自己,好讓自己有機會去愛別人。分開的時候,認真地反問自己:是否還愛他?若已不愛,不要為可憐的自尊而不肯離開。如果還是那樣深愛,愛不是占有,愛他就給他幸福,放愛一條生路。
做好自己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認清自我,做好自己,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一座金礦。
在生活中,我們有時感到不如意,主要原因是喜歡和人比較。看到別人平步青雲、事業亨通,心中起了不如人的想法,因此自我痛苦、自我煩惱。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有的人家財萬貫,以為自己是世間的富豪了,但實際上更富有的還大有人在;有的人覺得自己地位顯赫,是社會上的權貴,但是還有更高位的人在。一個人如果不能正確看待自己,總是在和別人的比較中暗自嗟歎,那他將永遠無法快樂和幸福。
我們沒有必要去和別人比較,比較隻會使自己偏離原本的目標,到頭來空白後悔。一位心理醫生曾經說過:“一個人要想真正擁有自我,首先要突破的就是這種狹隘的比較心理。我就是我,有什麼想法無論好壞都是我自己的,別人優秀與我何幹?我隻需要做好自己就夠了。”的確,別人優秀並不妨礙我們也同樣或更加優秀,我們隻要做好自己,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就好了。
學僧道岫一心向佛,但苦心修行了十多年,始終不能開悟。眼看著師弟如焚。道岫心想:如此苦苦修煉下去,恐怕也不會有什麼結果,那還不如趁早做個苦行僧算了。於是,道岫打點好行裝,並向廣圄禪師辭行。
道岫道:“師父,學僧辜負您的教導,皈依您座下習禪已有十年之久,但我始終不悟。我覺得自己實在不是學禪的料,因此,想到四處雲遊,特來向您老人家辭行。”
廣圄禪師問道:“為什麼沒有覺悟就要走呢?難道在這裏覺悟不出來,到別處就可以覺悟了嗎?”’
道岫誠懇地稟告道:“我每天除了吃飯、睡覺之外,將自己的全部時間與精力都花在參禪悟道上了,這麼用功還是不能開悟,我想可能是我和佛無緣吧。看著師弟們一個個都出師了,我心裏很著急。師傅,還是讓我去做個苦行僧吧,這樣,我心裏就會好受一點。”
廣圄禪師說道:“別人有別人的境界,你修你的禪道,這本來是互不相幹的兩回事,為什麼非要混為一談呢?”
道岫非常沮喪,辯解道:“師父,您不知道,我跟師弟們一比,就好像小麻雀見到了大鵬鳥,心裏慚愧極了。”
廣圄禪師聽了他的話,意味深長地說:“大鵬鳥雖一展翅就能飛出幾百裏,它能不能飛越生死界限呢?”
道岫默然不語,收起自己的行李,再也不提雲遊的事了。
做好自己是人生的一種境界。你可能很平庸,也可能很傑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自我意識究竟如何,取決於你是否能夠全力以赴開發自身的潛能。請記住,隻要認清自我,做好自己,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一座金礦。我們隻需要做好自己即可,因為這不但會活得很自在,還會讓自己變得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