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暖·手暖·心暖
花季閱讀
作者:苗向東
那年秋天,看著景物逐漸蕭條,作家劉墉便特地去買了兩盆長青樹,放在窗前。“能不能讓這兩棵樹,就在盆子裏生長?”他問花匠,“可以,但是冬天一定要在地上挖個洞,把樹連盆一起放下去,春天再挖出來。”可是劉墉覺得這樣太麻煩,於是沒有照著花匠說的去做。可是冬天還沒過完,盆樹已經被凍死了。這下劉墉才明白原來大地可以提供溫暖。
日本著名內科專家黑川利雄在癌症治療方麵卓有成效,他有個保持了多年的習慣:每到冬天,就在口袋裏放個手爐,這樣他就能保持手總是熱乎乎的,同時習慣地用手握聽診器,這樣不管是給人號脈,還是聽診,都讓人感覺到挺溫暖的。有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說:“到癌症研究所來就診的,都是些飽受病魔纏身之苦,同時又抱著極大求生希望的癌症病人。假如醫生是一雙冰冷的手,病人的心也許就會發涼,因而對生命失去希望;相反醫生是溫暖的手,就能使他們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樹立起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
地震後一家孤兒收養院裏,聚擾了好多前來領養孤兒的人。領養孤兒需要經過層層考核,木村在各項考核中都順利“過關”,最後進入了“領養權利”環節。五個人同時領養一個七歲的孩子,最終由孩子來決定跟誰走。木村等一行人同時進入了孩子所在的房間,五分鍾後,另外四人失望而返,木村牽著孩子的手從屋裏出來了。有記者采訪孩子,為什麼會跟木村叔叔走?孩子說:“當時,我的上衣拉鏈開了,木村叔叔走上前說,注意保暖,別感冒了寶貝,同時幫我拉上了拉鏈,我能感覺到木村叔叔心是熱的,所以我就選擇了木村。”
溫暖的事很多,或者是熊熊燃著的爐子,或者是一個關切的眼神,或者是遞過來的大衣,或者是柔和的話語,隻要有心,隻要肯付出,每個人都可以製造出溫暖。
[怦然心動]
生命離不開溫暖。長青樹有了“地暖”才會捱過寒冷的冬天;垂危的病人有了醫生的“手暖”才會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孤兒有了收養人的“心暖”才會感受到愛的貼心……這些溫暖的源泉各式各樣,雖然不是多麼轟轟烈烈的善舉,卻在細微之處悄然地給予了其他生命以希望與力量。
【文題延伸】溫暖的力量、暖心的一幕、傳遞溫暖……(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