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顯示自己的個性,很多人都欣賞這樣一句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這話不錯,這是一個弘揚個性的時代,這是一個發現自我的社會,在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堅持自我,不能把自己丟了。但是,在堅持自我的同時,我們不要忘了,你自己畢竟是一個個體,有自己思維和思想的局限性,在很多事情上,我們要持的態度是:走自己的路,還要聽聽別人怎麼說。
在複雜多變的世界麵前,我們都是那個寓言故事中的瞎子,摸一頭大象—摸到一條大腿,便以為是一根柱子,摸到一隻耳朵,便以為是一把蒲扇。
正如一位哲人所說:“我們不是看到事實,而是對我們看到的東西進行解釋並稱之為事實。”
很多時候,我們根本無法正確認識世界,無法正確認識我們周圍的任何人和任何事。一方麵,我們無法隨時接觸到事實的真相—不是每一個瞎子都有機會去摸一頭大象;另一方麵,我們的智力非常有限,根本無法認清真相。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方麵,我們的情緒會影響我們對真相的認識。麵對同一件事情,心情不同,我們的看法便截然不同。做錯了事情,挨父母的批評,沒有問題,因為我們愛父母;挨老師的批評,問題不大,因為我們尊重老師;若是一個陌生人對我們說三道四,那就要爭個方圓長短了。
同樣是做錯事情,同樣是挨批評,為什麼我們的反應大不一樣呢?無非是心情不同罷了。
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對事物的所有認識都有偏見,我們的所言所行都離正確相去甚遠。所以,當我們發現別人的意見跟自己不一樣時,我們不要急於下結論:我是對的,錯的是別人。要時刻牢記,我們自己也可能犯錯。這樣,我們就不會一門心思考慮如何說服對方,就會認真傾聽對方的見解,並隨時準備被對方說服。
一意孤行有害無利,感情用事不會有好結果。有些人能在任何事情上都挑起事端,幹什麼事都想證明自己和征服別人。一旦有人向他們的所謂“正確意見”挑戰,他們便惱羞成怒,最終弄得自己身心俱疲。他們無法消化所有的煩惱,別人卻因他們的腹痛而感到快樂。他們的判斷力,甚至有時包括他們的心靈,都受到了損害。
一個人,如果帶著有色的眼鏡看世界,他以為世界就是那種顏色,即使你告訴他真相,他也不會認同,因為他絕不肯承認自己親眼所見的居然是一個錯誤;一個人,如果坐井觀天,他覺得天很小,如果別人告訴他天空很大,是他所見太小了,他也不肯相信,因為他固執己見,所以不能見到天空外麵的天空。
有個瞎子,經過一條幹涸了的小溪時,不慎失足掉落橋下,所幸他兩手及時抓住橋旁的橫木,大喊“救命”。路人告訴他不要怕,盡管放手,底下便是地麵。瞎子不信,抓著橫木,仍然大哭大喊,直到力氣用盡,失手掉在地麵,這時他才相信明眼人說的話,橋下的確沒有水,可是自己卻無端受了多少的驚嚇和辛苦。
固執己見、執著陋習的人,常常就像過河的瞎子,總要吃一些虧,才能學一些乖,卻不肯在別人的意見中獲得認知。
固執的人出於庸俗、無知,喜好反駁而舍棄真理,偏愛爭辯而忽略功效。謹慎之人或由於預見到理智的好處,或由於事後修正自己的立場,總是與理智結盟,不與激情為友。
想當年,關羽何等英雄,隻因為好主意不是自己想出來的,就固執地拒絕吳國結盟的建議,最後卻落得個兵敗身亡、麵子與功名兩失的結果。
眾人的眼睛是亮的,在堅持自我的同時,別忘了,還要聽聽別人的意見,這對你有著更多的好處而不是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