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低調做人——放下架子,才會更有麵子(1)(2 / 3)

北大是一所等級森嚴的官辦大學。校長享受內閣大臣的待遇,從來就不把這些工友放在眼裏。像蔡元培這樣地位崇高的人向身份卑微的工友行禮,在當時的北大乃至中國都是罕見的現象。蔡元培希望通過這一行為開風氣之先,使得這所聲名狼藉的國立大學煥發生機。此後,他每天進學校時,都要向站在大門旁邊的工友們鞠躬致敬。久而久之,這成了他的習慣。他的這一行為,給北大的學子們樹起了一麵如何做人的旗幟。

坦誠而平淡地看待自己,沒有人把你看成是卑微、怯懦和無能,反倒是你可能在匍匐前進中出其不意地接近目標。

魏征任唐太宗的宰相,前後長達16年,敢於直諫,是唐太宗為政上的得力助手。他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諫臣,曾前後向唐太宗進諫二百餘次。他性

情耿直,即使唐太宗雷霆震怒,其他大臣都屏氣斂息,不敢抬頭,他仍能神色鎮定,從容陳詞。特別是他反對帝王追求享受,認為這往往就是政治敗壞的開始。唐太宗一有這樣的苗頭,他就毫不客氣地加以指出。一次,唐太宗外出巡遊,住在洛陽顯仁宮,因為供奉差一點,便對有關官員大加斥責。

魏征聽說後,勸諫太宗道:“陛下因為供奉不好而斥責官員,開了這個風氣之後恐怕就會弄得民不聊生了。以前隋煬帝出巡時,令各地官員攀比著敬奉最精美的食品,並以此作為賞罰的依據,結果弄得天下大亂,眾叛親離。這些都是陛下親眼見到的,為什麼還要學這一套昵?”

唐太宗聽後,馬上悔悟,說:“要不是你,朕是不會聽到這樣的話的。”

後來,魏征去世,唐太宗派人去魏征家整理書函時得一表文,上麵寫著:“天下之事,有善有惡,任善人則國安,任惡人則國亂。”唐太宗閱後感慨萬分,命公卿侍臣將這幾句話記在績板上,並讓大臣們學習魏征“知而必諫”的風格,公而忘私的精神。唐朝也因此出現了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

貴為帝王,尚且能夠如此,何況我們呢?

一個人的高大與卑微,並不在於他是否一直昂著高貴的頭顱,很多時候,適度彎腰反而更能顯出你的風範和氣度,彎腰不會影響你的身高,反而會讓你顯得更高大。收斂起你的聰明

把自己的聰明隱藏起來,這可以減少競爭對手,可以避免與別人發生不必要的爭鬥。我們經常說“樹大招風”或“人怕出名豬怕壯”,就是這個道理。

據心理學家分析,當自己表現得比朋友更聰明和優越時,那個朋友就會感到自卑和壓抑;相反,如果我們能夠收斂與謙虛一點,讓朋友感覺到自己比較重要時,他就會對你和顏悅色,也不會羨慕和嫉妒你了。

李靜剛到公司的時候,最喜歡吹噓自己以前在工作方麵的成績,以及自己每一個成功的地方。同事們對她的自我吹噓非常討厭,盡管她所說的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她與同事們的關係因此弄得很僵,為此,李靜很煩惱,甚至無法在公司裏繼續工作了。

後來,她不得不向領導請教。領導在聽了她的講述之後,真誠地說:“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隱藏自己的聰明以及所有優越的地方。他們之所以不喜歡你,是因為你常常將自己的聰明向他們展示。在他們的眼中,你的行為就是故意炫耀,他們的心裏難以接受。”李靜頓時恍然大悟。她回去後嚴格按照領導的話要求自己,從此,她非常認真地傾聽公司其他人口若懸河的談論。很快,公司同事們就改變了對她的態度,慢慢地,她成了公司最有人緣的人。

張勇與張遠同時進入某機關,兩個人同樣有較強的工作能力,無論上司交給他倆什麼任務,他倆都能非常漂亮地完成。為此,兩人經常受到上司的表揚。但是,在同事之中,他們倆卻有不同的地方。大家都喜歡張勇,有什麼事總是找他幫助。而張勇也的確為大家做了許多事,因為他待人謙遜又有能力,與大家非常合得來;而張遠則不同,雖然他也能辦許多事,但大家都有意無意地疏遠他,有什麼事也不會找他幫忙,因為張遠這個人個性高傲,喜歡獨處。

就在張遠按照自己的個性生活的時候,上司說領導有指示,要在他們之中選一名宣傳部長。而且這次領導有明確指示,一定要堅持群眾選舉,任何領導不得從中做主。麵對這樣一個好機會,張遠從心底認為自己應該能升職,因為他不但喜歡這份工作,而且文筆不錯,經常在報刊上發些文章,絕對不會辜負上司的厚望。但是,自己的“人緣”不如張勇,況且張勇在宣傳方法上也有其獨到的能力,結果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張勇幾乎以全票得了這個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