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改變思維——換種方法做人,換種思維做事(1)(2 / 3)

巴拉昂是一位年輕的媒體大亨,以推銷裝飾肖像畫起家,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裏迅速躋身於法國五十大富翁之列,1998年因前列腺癌在法國博比尼醫院去世。臨終前,他留下遺囑,把他4.6億法郎的股份捐獻給博比尼醫院,用於前列腺癌的研究,另有100萬法郎作為獎金,獎給揭開貧窮之謎的人。

巴拉昂去世後,法國《科西嘉人報》刊登了他的一份遺囑。他說,我曾是一位窮人,去世時卻是以一個富人的身份走進天堂的。在跨入天堂的門檻之前,我不想把我成為富人的秘訣帶走,現在秘訣就鎖在法蘭西中央銀行我的一個私人保險箱內,保險箱的三把鑰匙在我的律師和兩位代理人手中。誰若能通過回答“窮人最缺少的是什麼”而猜中我的秘訣,他將能得到我的祝賀。當然,那時我已無法從墓穴中伸出雙手為他的睿智歡呼,但是他可以從那隻保險箱裏榮幸地拿走100萬法郎,那就是我給予他的掌聲。

遺囑刊出之後,《科西嘉人報》收到大量的信件,有的罵巴拉昂瘋了,有的說《科西嘉人報》為提升發行量在炒作,但是多數人還是寄來了自己的答案。

絕大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金錢。窮人還能缺少什麼?當然是錢了,有了錢,就不再是窮人了。還有一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機會。一

些人之所以窮,就是因為沒遇到好時機:股票瘋漲前沒有買進,股票瘋漲後沒有拋出。總之,窮人都窮在背時上。另一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技能,現在能迅速致富的都是有一技之長的人。一些人之所以成了窮人,就是因為學無所長。還有的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幫助和關愛,每個黨派在上台前,都給失業者大量的許諾,然而上台後真正關愛他們的又有幾個?答案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巴拉昂逝世周年紀念日,律師和代理人按巴拉昂生前的交代在公證部門的監督下打開了那隻保險箱。在48561封來信中,有一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對了巴拉昂的秘訣,蒂勒和巴拉昂都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野心,即成為富人的野心。在頒獎之日,《科西嘉人報》帶著所有人的好奇,問年僅9歲的蒂勒,為什麼想到的是野心,而不是其他的。蒂勒說:“每次,我姐姐把她11歲的男朋友帶回家時,總是警告我說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我想,也許野心可以讓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巴拉昂的謎底和蒂勒的回答見報後,引起不小的震動,這種震動甚至越出法國,波及英美。前不久,一些好萊塢的新貴和其他行業幾位年輕的富翁就此話題接受電台的采訪時,都毫不掩飾地承認:野心是永恒的特效藥,是所有奇跡的萌發點。

某些人之所以貧窮,大多是因為他們有一種無可救藥的弱點,即缺乏野心。野心能使你成功,野心能使你富有,擁有野心,你就不會被環境所左右。經驗不是萬能的

在這個信息化的社會,雖然信息在日日更新、時時更新,但是我們的思維卻往往跟不上知識更新的速度。習以為常、耳熟能詳、理所當然的事物依然時時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使我們不能時時感受到新事物的熱情和新鮮感。經驗成了我們判斷事物的標準,存在即是合理的。隨著知識的積累、經驗的豐富,我們變得越來越循規蹈矩,越來越老成持重,於是創造力喪失了,想象力萎縮了,固有的思維模式成為了人類超越自我的一大障礙。

美國一個著名學者卡勒維克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一隻蜜蜂和一隻蒼

蠅放進一個玻璃瓶中,然後將玻璃瓶平放,瓶底朝向光線充足的方向,再打開瓶蓋,看看誰會逃出玻璃瓶?

實驗結果是,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在它們的邏輯裏,“密室”的出口必然是在光線最明亮的地方,因此隻管拚命撞向瓶底,直到撞死在瓶底上;相反,智力較低的蒼蠅對邏輯毫不在意,隻管四下亂飛,在不到兩分鍾之內,它卻穿過另一端的瓶口逃出了玻璃瓶,獲得自由和新生。

為了應對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們需要的是隨機性的智慧,而不是教條的模式。蜜蜂之死,是因為被它們的智慧和邏輯所誤,正是由於蜜蜂對光亮的喜愛,由於它們的智力,蜜蜂才滅亡了。規則是得遵循,但不能因此而窒息了創造力。

不隻是動物,人類也因未排除“固定觀念”的偏差想法,而隻能以常識性、否定性的眼光來看事物,理所當然地把可能變成了不可能。用僵化和固定的觀點認識外界的事物,隨時都會帶來危害。

一艘遠洋海輪不幸觸礁,沉沒在汪洋大海裏,幸存下來的9名船員拚死登上一座孤島,才得以活命。但接下來的情形更加糟糕,島上除了石頭,還是石頭,沒有任何可以用來充饑的東西。更為要命的是,在烈日的暴曬下,每個人都口渴得冒煙,水成為了最珍貴的東西。盡管四周是水—海水,可誰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澀,根本不能用來解渴,現在9個人唯一的生存希望是老天爺下雨或別的過往船隻發現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