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淡泊明誌——平凡才是人生真境界(1)(1 / 3)

平常心是一種境界,是處變不驚的泰然然自若,保持一顆平常心,做平凡人,自有享受平凡的樂趣。

摒棄心浮氣躁心浮就會不穩,氣躁則不能靜心。不能穩穩當當地走路,不能平平靜靜地生活,人就會活得很累。保持一顆平常心

平常心是平常人才有的,自覺平常的人有很多優點,他們謙虛、好學、勤勞、樸素,這是一種優秀的品質,一份博雅的情懷,一段明慧的人生。而如此美麗的心靈,許多人都要在遭遇過挫折之後才能感悟。有平常心,對事物的發展變化乃至人生際遇中的榮辱貧賤便持有一份從容與坦然。蘇東坡說過:“煙雨任平生,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的人生態度,即是平常心。

平常心是不因為一次失敗而一蹶不振,不因為一次成功而忘乎所以,不因為金錢損失而斤斤計較,不因為權力而費盡心機。

平常心是一種境界,在達到這種境界之前,心路常常有極為坎坷的曆程,曆了險峰,經了幽穀,才發現世事滄桑,如夢如幻;一切從生命出發,我們便可以做出最合理的選擇,一麵對生命盡心嗬護,一麵又悉心體驗,對人寬容平和,隨方就圓。因此,平常心不僅使人具有大海一樣的氣度,而且使人穩重如山。狂風暴雨之中,驚濤駭浪,鬆林翻滾,可大海深處平靜如昨,巋然不動。以如此胸懷去實踐人生,就無所畏懼,麵對困難也絕不退避。諸葛亮說:“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淡然麵對人間是是非非,保持心靈寧靜的同時,

不忘對理想的追求,對寶貴生命的敬畏。

有一個穿著時髦的小夥子到海邊旅遊,在海灘上,他見到一位正躺在船邊似睡非睡的老漁夫,漁夫衣衫襤褸,十分可憐。他對體格健壯,又逢上好天氣,卻沒有出海的漁夫有些不解。於是,他就對漁夫說,如果每天能多出幾次海,所得就能有些結餘,日積月累,有朝一日,便可擁有可觀的財富。他試圖說服漁夫,最後抑製不住激動地說:“然後就可以悠然地躺在這裏,在陽光下打瞌睡,眺望迷人的大海。”漁夫聽罷,說道:“你說的那些,我現在一樣也不少。我現在已經悠然地坐在海邊,要不是被你吵醒的話,我還能睡得更香呢!”

人生苦短,名利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東西太多隻會增加我們的負擔,不如輕裝上陣,隨遇而安,做一個平常人。

身處紅塵之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無寵無辱,自在逍遙,保持一顆平常心,做平凡人,自有享受平凡的妙處。保持一顆平常心,無欲做偉人,則雖無偉人博大精深的威儀,但也沒有高處不勝寒、舉手投足左顧右盼的尷尬;保持一顆平常心,無欲為高官,則雖無炙手可熱、一呼百應的威勢,但也不用煞費苦心伺機鑽營,拍馬溜須、見風使舵,也不會一朝馬失前蹄樹倒猢猻散,因貪欲難抑東窗事發身陷囹圄;保持一顆平常心,無意經商成巨富,則雖無做大款、居華屋坐名車揮金如土的威風,但也沒有終日搏擊商場、身心俱疲、滿身銅臭、買空賣空,一朝船翻在陰溝,欲捧金碗卻砸了瓷碗的處境。戒除浮躁心理

很多人之所以未能獲得成功,主要就是他們做事不夠仔細認真,浮躁心態太重。

一位年輕人在岸邊釣魚,坐在他旁邊的是一位老人,也在守望著那根長長的釣竿。

一段時間過去了,奇怪的是,老人時不時地就能釣到一條銀光閃閃的魚,可是年輕人的浮標卻“無魚問津”。年輕人終於按捺不住,疑惑不解地問老人:“我們釣魚的地方相同,您也沒有用什麼特別的誘餌,為什麼我就毫無

所獲,而魚兒卻買你的賬呢?”

老人微笑著說:“這就是你們年輕人的通病,心生浮躁,情緒不穩定,動不動就煩亂不安。而我釣魚的時候,常常達到了渾然忘我的地步,我隻是靜靜地守候,不像你會時不時地動動魚竿,歎息一兩聲,我這邊的魚根本就感覺不到我的存在,所以,它們咬我的魚餌,而你的舉動和心態隻會把魚嚇走,當然就釣不到魚了。”釣魚這一小小的事情卻蘊藏著深刻的哲理。

有時候,我們輸給對方的不是外在的條件,甚至我們擁有的條件更優越,我們之所以“略敗一籌”是因為沒有調整好心態,沒有控製好情緒,一切都流於浮躁。

有著浮躁心態的人隻希望事情能按照自己的預想進行,他們不能適應現實世界,不接受周圍的環境,不服氣最後的結果,他們也因此常常憂慮。

隨著比賽哨聲的吹響,拳擊台上走來兩位選手,他們兩位可以稱得上是勢均力敵。走在前麵的叫阿森,笑容滿麵,禮貌地向全場觀眾揮手致意。後麵的叫約翰,顯然他還沒有消除對阿森的敵意,因為上一場比賽,阿森就讓他出盡了醜。約翰一上場就虎視眈眈地瞪著阿森,對全場熱情的觀眾不理不睬,甚至連比賽的禮儀—雙方握手擁抱也粗暴地拒絕,就那樣瞪著血紅的眼睛,看著阿森,隻等裁判的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