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故事和文字(2 / 2)

再舉個例子,有些作者寫得還算有點氣質,比如他可以將這句換成:

清晨。

風高氣爽。

小河邊的花草透著芳香。

我背著書包走在上學的路上。

……

如果按照古龍的思路來寫,我想接下來應該是遠處的人行道上看見有幾個班裏的同學;店鋪的老板娘正從蒸籠裏取出熱騰騰的包子,偶爾擦身而過有幾個在晨跑的年輕人;公園的草坪上小夫妻在打羽毛球……

這是正確的,因為這樣寫非常符合古龍的意境。

這種場景的插入,可以讓讀者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然後從故事的本質出發,可以寫突然發生的刺殺,也可以寫突然找到一條懸念推理的線索。讀者的心情被你吸引,不看下去都難。

但是,寫完開頭那一段以後,我讀到最多的是兩種人:

一種是將故事的結構打散,用跳躍性的文字推進故事發展。一會兒寫到店鋪,一會兒寫到酒館,一會兒寫到少林寺,一會兒就到了武當山。而且這四種場景的迭換,絕對不會超過四千字。

人物性格描寫,對白的邏輯性,語言的年齡層次,打鬥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等等,統統沒有。

另外一種作者並不關心這一路上到底有沒有吸引他注意力的事物,作者關心的是怎麼樣才能把下麵的斷句銜接得天衣無縫。

我模仿幾句人物對白吧。

“哥哥!哥哥!你等等你等等,爾將往何處?”(古今混雜)

“哎呀!在下現在要去上學啊!”(歎詞濫用)

“親,咱們一起逃課好不好嘛?”(小白泛濫)

“那怎麼可以呢?如果,是那樣的話,我學習,跟不上啊!老師說,那樣,不好的!我才不要逃課呢!”(嚴重呼吸道感染)

“哼哼,大膽狂徒!既然如此,那我就要出手了!”(生搬硬套)

“請出招!”

“呼呼呼”!

“啪啪啪”!(幾乎每頁都有擬聲詞)

……

你突然冒出來幾句完全跟古龍行文風格不一樣的人物對白出來,叫讀者情何以堪?

那些學得四不像的到處都是,我作為一個讀者,一看見文章裏有那些小白語句,那怕你的文字寫得美麗的可以讓人停止呼吸,我也不願意去翻。

所以說武俠小說還是應該以故事為主,當然了,好的文字就好比你的口才,眉飛色舞,惟妙惟肖地說給讀者聽。但如果你老是擠眉弄眼,五官扭曲成一團,口水唾沫紛飛,又有幾人願意看?

所以我一直認為,一篇真正出彩的武俠小說,不是華麗堆砌的文字,也不是自作聰明的虛無閱曆,而是一個能引起讀者共鳴的好故事。

君心似海——2014.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