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湖波濤出藍海,夕陽血雨滿邊城。”
我創作這句詩的時候,其實心裏就有一個故事了。
第一個故事就是“青湖水中的劍”,第二個故事是寫“藍海深處的刀”,那麼理所當然的第三部應該就是“明月邊城”。
寫“青湖水中的劍”時,其實我是一直在想“藍海深處的刀”,這兩者之間是一個相互聯係的故事。
我要寫的是青水劍和藍海刀,夕陽穀和邊城島之間的愛恨情仇,矛盾衝突,再加上暗河和飛魚鸞帶繡春刀之流,就更加豐富了。
至於將古龍殘稿“一劍刺向太陽”的書名改成“傲世驚雷”的原因,一是跟征文諸多文章太雷同了,很難區分哪些是自己的故事,哪些是古龍的故事。二是主角熊雷將自己的劍法命名為“驚雷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想把這三部曲連貫起來,三部不同故事的文章可以合成一本書。
丁情寫了“藍色湖泊中的刀”,我總不能改成“青色小溪裏的劍”。因為小溪跟湖海的級別相差太大,這樣的事情我是不做的。我算是個完美主義者,從來不敢敷衍自己的承諾。我還是那句話,需要的是堅持。
我心裏一直不明白,丁先生為什麼不將這篇殘稿完成?我畢竟是後輩,也不好胡亂瞎猜。
我已有心裏準備,這個故事裏麵應該還有一個故事。
我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寫完這三部曲,我隻希望越快越好。
“暗流”不是一條河流的名字。
它是江湖上一個最神秘最冷酷的組織。
“飛魚”也並不是一種魚。
而是一群如狼似虎的殺手。
那麼這個故事究竟是講“暗河”還是“飛魚”?
“暗河”和“飛魚”其實是兩個世界的人,他們之間的矛盾衝突應該用什麼辦法去體現?
武俠小說的故事套路基本上已被前人寫完。換個名字,換個對白,換個場景,甚至照搬!似曾相識麼?閱書無數的讀者隻怕看個開頭就知道結尾。
其實讀者愛看得隻是故事裏的推理和懸疑,愛情和仇恨。
為何百看不膩?
人類是個情感動物,文章中那些情感的宣泄,情緒的波瀾,這種閱讀的代入感真的很不錯。
金庸和古龍是一個時代造就的。而我們這個時代,武俠的前途渺茫,出路堪憂,我們隻有堅持不懈地寫,總會出現經典。可能下一個武俠名家就是你,而你需要做的就是堅持和努力。
至於我,我隻有坦誠的一笑。
我覺得我寫得武俠小說,讀者不一定喜歡看,那麼我可以留著給自己看,一輩子有一本屬於自己的武俠書,老了翻一翻,年輕時的記憶會讓我愉快。青春沒有浪費,畢竟夢想已經在自己手上。
關於“傲世驚雷”我想說得還有很多,也非常希望能跟讀者和作者交流。
人總是在交流中進步,聽得進去讀者的意見,勇敢地嚐試任何一個可以嚐試的方法,堅持不懈地寫字。
此時此刻,我隻想盡我所能,讓讀者們記住這個故事。同時也能在 17K小說網裏圓一個屬於自己的武俠夢想。
漫漫武俠路,我寫我字,我走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