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中國人見了麵,習慣打招呼:“吃了麼?”但這一在中國流行了上千年的問候語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被一句“你好”取代了。子曰:“食色,性也。”食欲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是人的本性。中國人都知道“民以食為天”的古話,對老百姓來說,吃是天底下最大的事情。因此,我們中國才形成了一個讓外國人理解不了的現象,不管在哪見麵,不管何時見麵,總要問一句:“吃了麼?”哪怕有時候是從廁所或者豬圈裏走出來。
中國人習慣的“吃文化”已經深入社會文化的各個角落,打人叫“吃拳頭”;行不通說“吃不開”;受不了叫“吃不消”;靠女人的男人被稱為“吃軟飯”;打官司叫“吃官司”。可見,吃在人們的心中是多麼的重要!可是,為什麼“吃了麼”慢慢被“你好”替代了呢?這源於吃飽已經不是人們的主要追求目標了。
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根據統計資料,對消費結構的變化規律得出一個結論: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比例則會下降。推而廣之,一個國家越窮,每個國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於購買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隨著國家的富裕,這個比例呈下降趨勢。簡單地說,一個家庭的恩格爾係數越小,就說明這個家庭越富裕;反之,如果這個家庭的恩格爾係數越大,就說明這個家庭的經濟越困難。
國際上常常用恩格爾係數來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狀況。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標準,恩格爾係數在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為富裕,低於30%為最富裕。但是,在我國運用這一標準進行國際和城鄉對比時,要考慮到一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費品價格比價不同、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以及由社會經濟製度不同所產生的特殊因素。對於這些橫截麵比較中的不可比問題,在分析和比較時應做相應的剔除。另外,在觀察曆史情況的變化時要注意,恩格爾係數反映的是一種長期的趨勢,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絕對傾向,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動中求得長期的趨勢。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花在食物上的支出相對於以前已經多出不少,但是食物支出占整個家庭支出的比例已經呈現下降的趨勢,花在住房、汽車、教育、娛樂等其他方麵的支出占據越來越大的比重。這就是恩格爾係數在不斷降低。
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改革開放以來,由於收入持續快速增長,我國居民家庭的恩格爾係數呈現下降趨勢,與1978 年的57.5%相比,2007年我國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 43.1%,這是居民消費結構改善的主要標誌。這表明,我國人民以吃為標誌的溫飽型生活,正在向以享受和發展為標誌的小康型生活轉變。
但是恩格爾係數也並不是對每一個人或每一個家庭都完全適合的。如自詡為美食家的人,以吃盡天下美食為己任,他花在食物上的消費比例肯定比其他消費多,但依此斷定他貧困或富裕就有失偏頗。
【知識鏈接】
人類發展指數
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1990年人文發展報告》中提出的用以衡量聯合國各成員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指標。人類發展指數由三個指標構成:預期壽命、成人識字率和人均GDP的對數。
人類發展指數是在三個指標的基礎上計算出來的:健康長壽,用出生時預期壽命來衡量;教育獲得,用成人識字率(2/3權重)及小學、中學、大學綜合入學率(1/3權重)共同衡量;生活水平,用實際人均GDP(購買力平價美元)來衡量。
姚明為什麼收入這麼高——個人收入
【軼聞趣談】
3月18日,美國知名媒體福布斯雜誌中文版率先發布了2009年中國名人榜。姚明繼2008年以5600萬美元(按照當時彙率折合大約38780萬元人民幣)年收入位居排名榜首之後,在2009年姚明同樣以35777萬人民幣的收入繼續雄踞所有排名榜首,幾乎沒有受到任何經濟危機的影響。而劉翔的個人收入依然穩居第二名,以1億3028萬傲視姚明之外的“名人榜群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