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中國花”開遍地球村:國際貿易與經濟學(4)(1 / 3)

第一,擴大國內消費者對進口產品的需求,使他們得到更多實惠。人民幣升值給國內消費者帶來的最明顯變化,就是手中的人民幣“更值錢”了,當然這是相對於購買國外的產品或服務而言的。如果買進口車或其他進口產品,你會發現,它們的價格變得“便宜”了,從而讓老百姓得到更多實惠。

第二,減輕進口能源和原料的成本負擔。我國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大量能源和原料需要進口。在國際能源和原料價格比較高的情況下,國內企業勢必承受越來越重的成本負擔。目前我國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用於國內建設和發展,如果人民幣升值到合理的程度,便可大大減輕我國進口能源和原料的負擔,從而使國內企業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

第三,有利於實現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隨著人民幣的升值,部分無技術含量、無品牌附加值的低級加工貿易,必將遭到淘汰。長期以來,我國依靠廉價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數量擴張實行出口導向戰略,使出口結構長期得不到優化,我國在國際分工中因此一直扮演“世界打工仔”的角色。人民幣適當升值,有利於推動出口企業提高技術水平,改進產品檔次。

第四,有助於緩和我國和主要貿易夥伴的關係。鑒於我國出口貿易發展的迅猛勢頭和日益增多的貿易順差,我國的主要貿易夥伴一再要求人民幣升值。對此,簡單地說“不”,對貿易雙方都沒有好處。因為這會不斷惡化我國和它們的關係,給我國對外經貿發展設置障礙。人民幣適當升值,可有效減少經貿糾紛。

不過,不能籠統地說,人民幣升值了對我們有好處,其實人民幣升值對我們也有實在的負麵影響。在國際市場上,我國產品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價格遠低於別國同類產品價格。究其原因,是我國勞動力價格低廉。人民幣一旦升值,為維持同樣的人民幣價格底線,用外幣表示的我國出口產品價格將有所提高,這會削弱其價格競爭力;而要使出口產品的外幣價格不變,則勢必擠壓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這不能不對出口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造成衝擊。前兩年的“民工荒”已經轉變為如今的“民工慌”,而造成這一轉變的一個直接原因就是人民幣升值的影響。

從長期來看,中國麵臨升值的壓力是毋庸置疑的,人民幣也必須升值。但為了不重蹈日本的覆轍,政府不能屈從於西方的壓力,要處理好人民幣升值的速度和處理好升值的時間點。

【知識鏈接】

購買力平價

在經濟學上,是一種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係數,使我們能夠對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進行合理比較,這種理論彙率與實際彙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該理論指出,在對外貿易平衡的情況下,兩國之間的彙率將會趨向於靠攏購買力平價。

例如,墨西哥比索相對於美元貶值一半,那麼以美元為單位的國內生產總值也將減半。可是,這並不表明墨西哥人變窮了。如果以比索為單位的收入和價格水平保持不變,而且進口貨物在對墨西哥人的生活水平並不重要(因為這樣進口貨物的價格將會翻倍),那麼貨幣貶值並不會帶來墨西哥人的生活質量的惡化。

生活為什麼會越來越好——國際分工

【軼聞趣談】

有這樣兩個相鄰的國家,一個大國,一個小國。大國是平原地區,適合於穀物生長;小國是山區,適應於種桑和生產絲綢,而不太適應穀物。長期以來,兩國之間倒也相安無事,每每有爭端之際,小國萬眾一心的防備讓大國感到難以下手!

有一天,大國的大王忽然要求本國的百姓們不得種桑,隻能種糧。一時間絲綢大漲,糧價下跌。於是小國的人多種桑樹,減少種糧,多生產絲綢,以滿足大國消費的需要。

很多年過去了,小國越來越富,生產的絲綢質量越來越好,技術附加值也越來越高,年輕人都從事各類絲綢類技術開發與生產,至少也做做絲綢換糧食的國際貿易。時間一長,小國的人都不種糧食了。

而大國不種桑以後,糧食種的也不錯,盡管糧食價格下跌,但產量也提高了,糧庫多的裝不下,多餘的部分也能賣到小國去,日子過雖不如小國富有,但也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