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為什麼具有神秘魔法——貨幣及起源
【軼聞趣談】
在太平洋某些島嶼和若幹非洲民族中,以一種貝殼——“加馬裏”貨幣來交稅,600個“加馬裏”可換一整匹棉花。再如美拉尼西亞群島的居民普遍養狗,所以就以狗牙作貨幣,一顆狗牙大約可買100個椰子,而娶一位新娘,必須給她幾百顆狗牙作禮金!
在太平洋加羅林群島中的雅浦島,這裏的居民使用石頭貨幣。這裏每一枚貨幣叫做“一分”, 但這樣的一“分”,絕不可以攜帶在身上。因為它是一個“龐然大物”的圓形石頭,中心還有一個圓窟。照當地人的規定,“分”的體積和直徑越大,價值就越高。因此有的價值高的“分”的直徑大到5米。這種貨幣是用石灰岩的礦物——文石刻成的,但雅浦島上沒有文石,當地人要遠航到幾百裏外的帕拉烏島把大石打下,裝在木筏上運回。單是海上那驚險百出的航程,就要曆時幾個星期。
巨大的石頭貨幣,有優點也有缺點,優點是不怕盜竊,不怕火燒水浸,經久耐磨,缺點是不易搬運,攜帶不得。所以當用這貨幣去購物時,必須要把貨主帶到石頭貨幣旁邊察看成色,然後講價。
由於搬運艱難,人們賣掉貨物換來的石頭貨幣,隻好打上印戳,讓它留在原地,作為自己的一筆“不動產”。
【經濟學聊天室】
由於貨幣是價值和社會財富的一般代表,誰占有了貨幣,就等於占有了價值和財富。誰占有的貨幣越多,即表明所擁有的商品越多,這就是“金錢萬能”的由來。有這麼一個笑話:
有人向電信局投訴,抱怨某個公用的投幣電話總是“吃錢”,投了錢幣進去,如果電話未接通,它也不退錢出來。可是電信局接到投訴後遲遲不派人去修理。後來,有人想出來一個辦法,再打電話給電信局,說那個投幣電話出了點毛病,隻要一投幣,投幣機裏的就嘩啦啦地流錢出來。這樣,電信局的人很快就趕來了。
這個笑話說明了金錢的重要性。在現代社會中,金錢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它早就滲透了人們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麵。一個人如果沒有錢,那麼他在社會上就寸步難行;如果有了錢,就可以得到物質享受。由於錢有這個作用,所以它就有了一種令人瘋狂的魔力,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
但是錢並不完全等於貨幣。按照經濟學理論的解釋,任何一種能執行交換媒介、價值尺度、延期支付標準或完全流動的財富儲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都可被看做貨幣。有人不禁要質疑上述的論斷:人民幣、美元、歐元才是貨幣,肥皂、洗衣粉之類的商品也能說是貨幣嗎?在我們的生活中,肥皂、洗衣粉當然不能算是做貨幣。要了解貨幣,必須要從貨幣的起源來看。
貨幣的前身就是普普通通的商品,它是在交換過程中逐漸演變成一般等價物的。貨幣是商品,但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貨幣出現後,整個商品世界就分裂成為兩極,一極是特殊商品——貨幣,另一極是所有的普通商品。普通商品是以各種各樣的使用價值的形式出現,而貨幣則是以價值的體化物或尺度出現,普通商品隻有通過與貨幣的比較,其價值才能得到體現,所有商品的價值隻有通過與貨幣的比較之後,相互之間才可以比較。
在人類早期曆史上,貝因為其不易獲得,充當了一般等價物的功能,“貝”因此成為最原始的貨幣之一。今天的漢字如“賺”、“賠”、“財”等,都有“貝”字旁,就是當初貝殼作為貨幣流通的印跡。
目前世界上共有兩百多種貨幣,流通於世界193個獨立國家和其他地區。作為各國貨幣主幣的紙幣,精美、多側麵地反映了該國曆史文化的橫斷麵,溝通了世界各國人民的經濟交往。目前世界上比較重要的紙幣包括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和英鎊等。
隨著信用製度的發展,存款貨幣和電子貨幣對於我們已經並不陌生,但新的貨幣形式還將不斷出現。貨幣如同魔術師的神秘魔術,它神奇地吸引著人們的注意力,調動著人們的欲望,滲透到每一個角落,用一種看不見的強大力量牽引著人們的行為。我們要正確認識貨幣,更要正確使用貨幣。
【知識鏈接】
貨幣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