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做個會賣瓜的“王婆”:廠商與經濟學(2)(1 / 3)

但是,規模經濟並不意味規模並非越大越好,對於特定的生產技術,當規模擴大到一定程度後,生產就會出現規模不經濟,造成規模不經濟的原因主要是管理的低效率。由於規模過大,信息傳遞費用增加,信號失真,滋生官僚主義,使得規模擴大所帶來了成本增加更大,出現規模不經濟。

要實現規模經濟,就必須首先謀求單位成本的有效降低。

第一種情況是,隨著產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一直在下降。這種行業的生產技術特點是在開始時需要大量投資,以後產量增加時,每單位產品增加的成本並不多,最初的投資分攤在越來越多的產品上,從而平均成本越來越少。

第二種情況是,無論產量如何變動,平均成本基本不變。這種行業一般在經濟中都是一些無足輕重的行業,它的市場需求量不大,產量也不大,所用的生產要素並非經濟中較為緊缺的要素,不與其他行業爭奪生產要素,因此即使產量增加,要素價格不會上升,成本也不會增加。而且初始的投資也不大,例如鋼筆等小物品。

其實,更多的是第三種情況,隨著產量的增加,平均成本先下降。當產量增加到一定數量時,平均成本達到最低。如果產量再增加,平均成本就增加了。也就是說,平均成本先隨產量增加而遞減,後隨產量增加而增加。而達到平均成本最低時的產量就是適度規模的產量。

有很多企業,成本降不下來,效率上不去,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沒有實現適度規模。實現適度規模的原則適用於所有行業,不過各個行業實現的方式並不一樣。像鋼鐵、家電、汽車這些行業,生產之間的聯係強,因此適於集中生產,即工廠的規模要大,而且集中在同一地區,才能發揮規模經濟的優勢。另外一些行業如零售商業,采取了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集中進貨,統一的物流配送,統一的管理製度,保證了成本最低。

相反,如果一個行業使用的設備並不是大型的,技術與生產工藝也不複雜,技術創新所需的資金和承擔的風險並不大。從市場的角度看,產品標準化程度低,需求多變,規模就可以小一些。所以,對於企業和個人來說,究竟是規模大一點還是規模小一點好,得依據現實情況而定。

【知識鏈接】

範圍經濟

指由廠商的範圍而非規模帶來的經濟,即同時生產兩種產品的費用低於分別生產每種產品時,所存在的狀況就被稱為範圍經濟。隻要把兩種或更多的產品合並在一起生產比分開來生產的成本要低,就會存在範圍經濟。值得注意的是,範圍經濟並不等同於規模經濟。

摩根家族為什麼得以崛起——誠信

【軼聞趣談】

摩根家庭譜寫了美國的商業帝國傳奇,而“伊特納火災保險賠付”也成為各大商業院校課堂上的經典案例。

1835年,摩根先生成為一家名叫“伊特納火災”的小保險公司的股東。天有不測風雲,在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投保的客戶發生了火災。按照規定,如果完全付清賠償金,保險公司就會破產。股東們一個個驚慌失措,紛紛要求退股。摩根先生斟酌再三,認為自己的信譽比金錢更重要,他四處籌款並賣掉自己的房子,低價收購了所有要求退股的股份。然後他將賠金如數付給了投保的客戶。一時間,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聲名鵲起。

身無分文的摩根先生成為保險公司的所有者,但保險公司已經瀕臨破產。無奈之中他打出廣告,凡是再到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投保的,保險金一律加倍收取。

誰料客戶很快蜂擁而至。原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伊特納公司最講信譽的保險公司,這一點使它比許多有名的大保險公司更受歡迎。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從此崛起。

而這位摩根就是後來主宰美國華爾街的J·P·摩根的祖父,是美國億萬富翁摩根家族的創始人。

【經濟學聊天室】

摩根成功的秘訣是什麼?是誠信。它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民無信而不立”之說,是一個講誠信的大國。晉商曆時五百年的成功靠的就是誠信兩個字。八國聯軍進北京後,晉商在北京的票號被毀,賬本庫存全無,但票號對持有存單的人全部照付,不惜血本保信用。

誠信的本義就是要誠實、誠懇、守信、有信,反對隱瞞欺詐、反對偽劣假冒、反對弄虛作假。誠信雖然歸屬於道德範疇,但誠信同時也是市場經濟得以運行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