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做個會賣瓜的“王婆”:廠商與經濟學(1)(2 / 3)

舉個例子,奔馳轎車與桑塔納轎車所耗原料差不多,但價值相差數倍。為什麼?因為二者的設計、工藝和生產流程及品牌價值不同。奔馳轎車之所以貴,就貴在它的設計、工藝、流程及品牌上。我們知道,原料是稀缺的,對稀缺資源需求的不斷上升導致其價格的不斷上升。但設計、工藝、流程和品牌是非稀缺的,它們一旦通過一個起始成本生產出來之後,就可以以零成本無限複製,對它們的需求增加沒有資源約束,其產量完全由需求決定,需求即生產。因此,對奔馳轎車需求的上升,不僅不會導致其設計、工藝、流程和品牌供應的短缺從而推高其價格,反而會使其設計、工藝和流程的單位成本下降,降低其價格。

景點中的飯店為什麼在淡季也不關門——生產成本

【軼聞趣談】

王永慶被譽為台灣的“經營之神”,其經營之道備受推崇。

20世紀50年代初,王永慶表示要投資塑膠業。當地一個有名的化學家,公然嘲笑王永慶根本不知道塑膠為何物,開辦塑膠廠肯定要傾家蕩產!其實,王永慶作出這個大膽的決定,並不是心血來潮,鋌而走險。他認為,燒堿生產地遍布台灣,每年有70%的氯氣可以回收利用來製造PVC塑膠粉。這是發展塑膠工業可以降低成本的一個大好條件。

1954年,王永慶創辦了台灣島上第一家塑膠公司。3年以後建成投產,立刻就遇到了銷售問題。首批產品100噸,在台灣隻銷出了20噸,明顯地供大於求。按照生意場上的常規,供過於求時就應該減少生產。可王永慶卻反其道而行之,下令擴大生產!

這一來,連他當初爭取到的合夥人,也不敢再跟著他冒險了,紛紛要求退出。王永慶決定背水一戰,變賣了自己的全部財產,買下了公司的全部產權。王永慶有自己的算盤,他相信自己產品銷不出去,並不是真的供過於求,而是因為價格太高——要想降低價格,就隻有提高產量以降低成本。

第二年,他又投資成立了自己的塑膠產品加工廠——南亞塑膠工廠,直接將一部分塑膠原料生產出成品供應市場。事情的發展,證明了王永慶的計算是正確的。隨著產品價格的降低,銷路自然打開了。台塑公司和南亞公司雙雙大獲其利!從那以後,王永慶塑膠粉的產量持續上升,使他的公司成了世界上最大的PVC塑膠粉粒生產企業。

【經濟學聊天室】

當然,台塑的成功還有其他方麵的努力,如內部管理、與政府的良好關係等,但最關鍵的是台塑通過將自己的產量擴大,從而達到成本最低,這是台塑成功的法寶。

俗話說:“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生產者要想獲得利潤,首先必須投入生產要素。生產要素的支出就是成本,也就是生產費用。

在經濟學中,企業生產者一般也叫廠商,指產品的生產和銷售者。生產者的目的就是實現利潤最大化,為此就要盡可能降低成本,擴大供給,增加收益。

企業的生產成本可分為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固定成本是用於固定投入的成本,它不隨產量的變化而變化。比如機器、設備、廠房、管理人員工資等,不論產量是多是少都是不變的。可變成本是用於可變投入的成本,它雖產量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原料、燃料、工人工資等,產量多投入的多,產量少投入的少。固定成本加上可變成本就是總的生產成本。

舉個例子來說,遼寧興城是一個美麗的海濱小城,這裏的旅遊業較為發達,一到夏季便遊人如織,但每年的10月到來年的4月,長達半年的時間裏,海濱的高級飯店和旅遊景點的生意就很清淡,遊人很少。不過即使是在旅遊淡季,飯店和景點仍然在開門營業。既然這個時段賺錢不多甚至會虧本,他們為什麼不關門,等到旅遊旺季的時候再開門呢?

用生產成本來分析這個問題,我們可以了解到飯店和景點的成本主要是固定成本,如租房費用,它已經支出了,如果關門歇業的話,放著也是放著,照樣會折舊,不如繼續開門營業,隻要收入能支付可變成本就行了。

所以,固定成本的回收隻能寄希望於旅遊旺季,而且隻有旅遊旺季需求大於供給,這就可以解釋一般旅遊景點的住宿和飲食一到旅遊旺季價格都比較高。

企業作為市場中的微觀主體,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所以,在研究企業問題時,考慮最多的就是成本問題。但是企業如何控製成本,使生產成本達到最小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