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積極推動綜合及藝術類院校開設山西民歌欣賞與專修課程
把山西各地的大專及綜合院校,尤其是具有藝術類的專科院校,作為地方文化活態傳承的重要基地,這對於山西民歌的發展及推廣有著重要推動作用,例如山西戲劇職業學院就早已把這一項目作為教學建設中的主要項目進行打造。
山西民歌是地方傳統文化的一種形式,在學院開設山西民歌選修、副修、主修課程,以教學的途徑能更好地對山西民歌進行傳承。首先,要充分利用校園的有利資源,聘請一些在山西民歌方麵頗有造詣的老藝人、歌唱名家等進行講授與示範,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山西民歌的音樂精髓、民俗風情、地域特色、文化背景等,實現更好的傳承與發揚。在山西多個地方,如左權、河曲等地,能歌者數量眾多,他們對地方生活、鄉土民情有著更直觀的了解和把握,正是我們需要學習和傳承的寶貴資源,隻有通過親身向這些歌者學習,才能了解到原汁原味的民歌,因此,邀請民間歌手現場教學和講座推廣是普及新生力量對民歌熱愛學習的有效形式。其次,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演出實踐,這是提高學習效果的最好方式。再次,對於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讓學生進行實地采風,通過實地探尋,挖掘當地的文化特色,親近大自然,深入生活,捕捉原始美、自然美、樸素美、真實美,使山西民歌這種活態的民間藝術得到不斷傳承和創新發展。
(二)打造山西民歌文化特色
山西民歌是山西文化的一個特色名片,需通過不斷地發展、提煉來傳承保護。多年來,山西省政府給予山西民歌更多的推廣和普及,並予以了高度重視,如以政府部門牽頭,山西戲劇職業學院承辦的大型說唱劇《解放》和大型旅遊晚會《唱享山西》、太原市歌舞團出品的《桃花紅杏花白》和省歌舞劇團打造的經典山西民歌交響音樂會《歌從黃河來》等,足已見證政府與社會的重視力度。
以民間和學校為基地,建立專門的山西民歌研究機構,更好地搜集整理保護研究山西民歌的文化精髓,不斷地對民歌的形式進行創新編配,使山西民歌成為山西文化的代表,備受人們的歡迎和喜愛。同時,山西民歌作為地方百姓的一種文化財富,民歌歌手肩負著民歌傳承發展的重任,起到橋梁和紐帶作用。我們應注重學習借鑒、積累作品、沉澱修養、精進業務水準,真正把山西民歌這一優秀文化發揚光大;作為音樂創編人,注意精準音樂情感的表達,實地采風,把握民風,橫向縱向的合作,或借鑒地方戲曲語言,多方位地加以整理,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
好歌長行,沿著山西民歌發展的曆史長河一路前行,捕捉其散發出質樸素雅的芳香,欣賞著其經久不衰的文化景象,聽著那熟悉親切的旋律唱詞……一路好風景,晉歌晉風,晉善晉美。
(注:本文為山西省藝術科學規劃課題:“高校山西民歌欣賞課程的建設與研究”論文之一)
參考文獻:
[1]姚曉婷.山西原生民歌對當代民族聲樂演唱的啟示[D].西安音樂學院,2010.
[2]喬雄華.山西原生性民歌對民族聲樂的啟示[D].中國音樂學院,2012.
[3]胡鬱青.中國民族聲樂發展之我見——從“原生態”歌唱所引起的思考[J].音樂創作,2010(13).
作者單位:山西戲劇職業學院
(責任編輯:高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