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下美術招生形式的思考和研究(2 / 2)

(2)中國畫專業,完全可以舍棄西方光影素描和水粉為主要的考查方式,進而以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線描寫生和水墨人物臨寫生作為考核內容,同時加考速寫。

(3)雕塑專業可以省去對色彩的考查,重點考查學生的素描和速寫,以學生的基本功為衡量標準。

(4)藝術設計學專業的考題以考查學生的創造性為主要衡量標準。特別是江南大學,其在上世紀80年代引入包豪斯教學模式,率先對考題進行改革,將考題變為設計素描和設計色彩,同時把一些設計公司的方案改編作為考題,一舉從所有高校中脫穎而出,成為重要的設計學府。

(5)美術史專業應該加考色彩。這個專業有的學校隻看重文化課成績,而並不重視繪畫水平,隻是提交幾份照片作為參考,沒有說服力,導致部分美術史專業的學生並不懂畫,這也是急需改進的地方。

二、加強綜合素質的測試與選拔

1.招生院校為提高生源的質量,及時調整招生簡章,調整招生文化分和專業分間的比例,提高文化課錄取分數。

2.多年來由於高考製度的滯後和高考內容的固化,影響了生源質量,也製約了美術考前培訓的科學性和考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美術高考不但需要適應社會的現實需求,更要著眼於我國美術事業的長遠發展。隻有不斷完善高考機製,才能為美術事業未來的蓬勃發展提供保證。

三、不斷完善招生形勢的調整與改革,提高美術人才的創造力

1.國家要對藝考的招生規模進行控製,避免盲目擴招。

2.藝術高校要及時製定出有前瞻性的應對措施和招生政策;高校在招生時要及時調整考試內容和招生政策。

億元神話、高回報率,這幾年藝術品市場火爆狂熱,不少投資資金趨之若鶩。藝術品頻頻拍出天價,社會開始進行熱點關注,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家長也對孩子進行藝術的學習給予曾經沒有過的支持。

由於這兩年藝考又重新回溫,我們也應該轉入對藝考模式的“冷思考”,必須要社會、家庭和學校共同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人才觀,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思想來選擇教育方向,更加完善當前的美術教育。目前,整個社會正處於由溫飽型向發展型階段過渡,老百姓的觀念從“有學上”到“上好學”,這種願望和要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符合時代發展趨勢。中國高考也包括美術高考,還可以借鑒國外經驗,適當擴大大學的自主招生權力,讓一個學生被幾所大學同時錄取成為可能,“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優勢、潛能來選擇大學。”而美術在人們精神生活中所占的地位也越來越高,盡管生源在減少,但藝考生招生依舊處於飽和狀態,美術高考依舊是熱門。在提升為學科門類之後,藝術的學科特性應當更為清晰,學術框架應當更為深博,學院創新的使命因而也更為緊迫。因此,美術筆墨當隨時代,美術應當創新。而創造更好的美術氛圍始於藝考創新。

參考文獻:

[1]洪新發.淺談美術高考招生模式的弊端與改革措施[J].美術大觀,2009(5).

[2]劉健,陳瑞三,姚朋遠.試論美術類高考招生改革[J].沈陽建築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

作者係華東師範大學藝術學院美術係在讀研究生

(責任編輯:高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