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魏延的這個計謀,也是比較冒進的,但是其實也是比較周全的。它在不違背左將軍府的作戰意圖的前提——成功吸引和拖住曹魏大軍,也成功地實現了魏延自己想要建功立業的野心。
魏延這個人由此可見,真的不是個簡單的人物。
左將軍府在接到魏延的文書之後,確實都感覺到了驚訝。不過,左將軍府的兩位主官,對於魏延的做法也是顯得稍稍不滿的,畢竟魏延明麵上是要執行他們的命令,但是實質上,根本就是徹底顛覆了左將軍府的戰略規劃的。
而且,在他們看來,魏延這樣的做法,為他個人的目的著想的成分,絕對大大超過了為大局著想的成分的。
所以,諸葛亮和董和兩人進行了一天的緊急商議,最終還是駁了魏延的“子午穀奇謀”,嚴令魏延按照原先的規劃,聯合馬岱的軍隊取道岐山,隻是做出要北伐的巨大聲勢也就可以了。
但是左將軍府的兩位主官,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對待魏延的“子午穀奇謀”呢?應該說,魏延的這個計謀,也不是會必敗的。而且一旦取得預期的成果之後,對於將來對雍涼二州的征服,絕對是一個巨大無比的契機。
但是左將軍府的兩位主官的目光似乎是要較之魏延寬闊的。在他們看來,蜀漢現在的大局不是真的北伐,不是長安三輔,更不是雍涼二州,而是在荊州和東吳,以及他們之間如火如荼的戰爭。所以,魏延即使真的拿下長安和潼關,那麼其實也就意味著,益州方麵必須持續動用各種兵力的後勤去支持魏延的軍隊守住長安三輔之地。而要穩穩地占據著三輔地區,那必然是又要與曹魏的大軍進行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的。
如今的益州想要支援千裏之外的荊州軍和江州,已經感覺很吃力了,哪裏還有那個餘力通過極其難以通行的蜀道,去支援魏延的部隊堅守住長安三輔的。若是說可以,那絕對是這個世界上麵最為扯淡的一件事情。
所以,左將軍府的兩位主官,明知道魏延的“子午穀奇謀”其實並不差勁,也是有實現的可能性,但是執行起來根本就不現實。他們將之駁了,當然就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的。
應該說“子午穀奇謀”確實凝聚了魏延的心血以及極大期待的北伐之策,他當然對此給予了極大的期待的。但是隨著左將軍府的回複被送到南鄭,魏延的心頓時感覺有些拔涼拔涼的,臉色頓時就顯得很難看。以他那樣驕傲的個性而言,左將軍府的直接批駁,確實是傷害了他的自尊心的。但是左將軍府作為蜀漢的最高軍事權力機構,若是沒有傷害魏延的自尊心的權威的話,那就不可能稱之為“最高”了。左將軍府衙是可以這樣做的。
由於當時荊州南部的大戰的戰略規劃才剛剛啟動,所以魏延這邊還有很長的時間去準備北伐。魏延心裏當然是不服氣的,便再度向左將軍府上書,明確堅持了自己的“子午穀奇謀”是正確的做法。
這次,左將軍府再也不客氣了,批駁的用語更是變得嚴厲起來。甚至,左將軍府還語帶危險地告訴魏延,他若是再這樣的話,不排除臨時更換統兵大將或者向他的軍隊裏麵派出一個監軍。當然,這個監軍的人選絕對是來自左將軍府衙裏麵的。
麵對著這樣的回複,魏延當然感覺是無奈的。但是官大一級壓死人,何況左將軍府高了他不止一級兩級的,那是蜀漢所有軍人的頂頭上司!
於是,魏延也就再也不敢堅持他的什麼“子午穀奇謀”,有些憋屈地夾著尾巴做人了。
至於馬岱方麵,北伐的準備工作則是進行得非常順利,全軍老老實實地執行著自己的任務。
馬岱的服從態度,正好從反麵映襯出了魏延這個人的桀驁不馴。於是,左將軍府對馬岱的滿意,也就反襯出他們對魏延的不太滿意了。
人,就是經過這樣比較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