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劉禪立刻分派出一千人手,在營區四周的規劃線外1000尺將早已經準備好的鹿角全都搭建起來。
所謂鹿角其實有兩種:第一種是將許多尖銳而堅固的樹枝或樹幹捆綁在一起而成,因形狀像鹿角而得名,亦稱拒鹿角;第二種就是把圓木削尖,並交叉固定在一起以阻止騎兵進攻,可以活動,也稱拒馬。劉禪的軍隊以步兵居多,所以要防備的乃是曹魏的主力兵種騎兵突襲進入軍營,這裏的鹿角應該是拒馬。
而防止騎兵突襲的另一種措施乃是“陷馬坑”,裏麵會插滿尖利的木樁和竹子,騎兵或人一旦掉進去有死無生。但是這個工作應該在夜晚的時候進行,這樣位置才不會被敵軍探查到。
然後,劉禪再派出三千鐵鍬軍。他們要做的,就是在營地四周挖出一條深十二尺,寬則要十八尺的壕溝。挖出的泥土必須堆壘在壕溝內側,形成一條土牆,這裏便是要豎立營寨木樁的地方了。
然後,劉禪接著派出餘下六千人,進入規劃區域內,從距離每條邊線300尺外開始搭建營帳、戰地醫院和馬棚等各種設施。
其中,關興的左營軍和一半右營軍營帳的,被放在正門北門後麵,分成東西兩個部分。
中間是一跳橫亙南北的寬度超過30尺的大通道,東西方麵也有一條這樣的通道。右營軍另一半人馬則會住在南門後麵,對麵便是三千匹戰馬的馬棚。劉禪的帥帳和他的中營軍,則是住在戰地醫院,與右營軍之間的中間地區。而戰地醫院以西地區,是還有一大片空地存在的,這裏便是用做集合軍隊和存放輜重的地區了。
於是,在劉禪如此細致地規劃之下,修建營寨的士卒之間的分工就會顯得很明確,而且每個士兵也很容易記住,自己是居住在那個地區的那個營寨內的,甚至到時候還可以防備敵軍的奸細混入營中的。
很快的,整個營區內超過64000平方米的地區,就變成了一片熱火朝天的工地了。
另一方麵,呂建的三千人馬停下來後,雙方便開始了對峙。呂建的年紀不大,也就在二十六七歲之間,臉色很是白皙,手裏拿著一條銀槍,身披黑色鎧甲,看起來到真像是那麼一回事。
不過,呂建看著眼前已經擺開陣勢,顯得氣勢高昂的關興左營軍的時候,心裏還是稍微吃了一驚的。
他一向聽說孫劉的軍隊馬匹緊缺,如今對麵的這支軍隊雖然人數與自己相當,但是其中至少有兩千匹戰馬!已經跟自己的差不了多少了。所以,呂建便開始尋思著,自己是不是要先撤兵,等到來日再行與敵人戰鬥了。
然後,就在呂建心裏尋思這的時候,他抬眼看向遠方,隨即被那裏的“工地”的情況吸引。
他赫然發現,敵軍有的在搭建拒馬和鹿角,有的則是在挖戰壕,有的在打木樁,更有的已經在搭建各種營帳。每個士卒都在有條不紊地做著自己的工作,沒有一絲忙亂的跡象,更加沒有看到將官拿著鞭子在指手畫腳的景象,一切都顯得那麼平靜!
呂建雖然生性驕傲,連徐晃那樣的名將都不能讓他感覺服氣,但是其實他還是真的有些見地的。眼前的一切,立刻讓他明白過來,這支軍隊不僅在士氣上,而且在紀律上,根本不是一般軍隊可以比擬的。而且他們修建營寨的樣式,實在也有些與眾不同,根本不是自己所見識過的任何一眾營寨,也不知道是什麼人想出來的。
其實呂建哪裏知道,劉禪為了給這支軍隊製定完善的紀律條例,還跟馬良、關興等人爭論得死去活來的。不過,《統協法紀法例》的那十八條軍紀推廣下去之後,如今早已經深入每個士兵的心裏,作用也已經顯現出來。所以劉禪現在分配任務下去之後,任何人都知道自己應該恪盡職守,否則便是違犯軍紀,是要麵臨嚴重處罰的。
等到這一切都分配完畢之後,劉禪立刻跨上自己的坐騎,帶著趙風、左甫等一幹人馬,這才來到關興的陣前。卻見關興正一臉沉靜地在觀察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