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當你在翻開這一頁的時候,應該已經是2010年的元旦了。在此祝大家元旦快樂。
2009年就這麼過去了。媒體都有盤點的習慣。2009年第6期,我們刊出了當年總目錄,權作資料與檔案的整理。作為文學期刊,盤點起來不像時政等其他刊物一樣,大可以弄出個排行榜或是關鍵詞之類。《人民文學》照例頒發了“茅台杯”人民文學獎,算是特例,堅持下來也著實不易。
2009年,美國作家迪弗的《睡偶》開篇,德國作家羅爾夫•布萊辛的《愛情馬拉鬆》收尾。一部是典型的驚悚作品,一部則是充滿時代感與德式幽默的情感小說。其餘的幾部長篇,有些得到好評,有些則被部分讀者認為過於渲染血腥(《感染》)。各人口味不同,偶爾換一換,如有不當也隻有請諸位包涵了。
2009年最值得一提的,莫過於《譯林》創刊30周年,譯林出版社成立20周年的係列活動。與讀者的見麵會,陸續舉辦了幾場,還將繼續下去,並力爭在2010年形成常態。
回到內容。2009最後兩期,短篇小說的份量明顯增加。這也是結合了讀者見麵會上一些意見與建議,以及試圖適應短平快閱讀習慣的嚐試。我們希望最終能把更多國家,更多類型的短篇小說,經過梳理後陸續刊發。
本期的長篇,林肯•奇爾德《深海風暴》可讀性很強。它最早便是在譯者在譯林論壇上貼出開頭幾個段落之後,引起關注的。在印象中,這也是首次以這類形式,選擇並最終確定長篇小說選題。這確實有一定的偶然性,比如說譯者試譯部分的水準,翻譯版權的獲得,等等。但它也旁證了另一種必然性——信息的獲得與流動,無法忽視網絡的力量:2009年末,新浪推出微博客平台,其核心就是不超過140個字的互動型博客,騰訊等其他網站亦紛紛涉足;11月,本刊躋身由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龍源期刊網與全球中文電子期刊協會評選的“2009年度中文期刊網絡傳播國內閱讀排行TOP100期刊”。
截稿之前,驚悉楊憲益先生去世,我們表示深深地哀悼。《譯林》雜誌的老領導、老前輩李景端先生特意寫了一篇文字,謹示紀念。
2010年第2期要目預告
東非鳥類指南
英國長篇小說
尼古拉斯•德雷森 著
東非肯尼亞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那裏生活著一千多種鳥類,是全球鳥類愛好者的聖地。1970年,學法律的英國女大學生羅斯•麥克唐納來到肯尼亞度假。羅斯愛上了肯尼亞,她不顧家人的反對,嫁給了當地的人類學家喬舒亞•姆比誇。熱衷於政治的喬舒亞後來死於一起離奇的飛機事故,羅斯繼承了丈夫想把肯尼亞變得更美好的信念,她加入內羅畢博物館的東非鳥類學會,並成為名譽秘書長。
馬利克和哈裏•可汗曾是中學同班同學,性格迥異的兩人矛盾不斷;兩人再次見麵時,馬利克和哈裏皆已是年屆六旬的老人。同為鰥夫的他們一起愛上了孀居的羅斯。為了取得羅斯的好感,兩人都打算邀請羅斯參加一場內羅畢狩獵俱樂部舞會。他們商定,以一周時間為限,列出能夠直接識別的鳥類較多的一方勝出,可以向羅斯發出舞會邀請。
一個有趣、動人的愛情故事就此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