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絕望(2 / 2)

紅瑤說的這些,呂不才也早就和他說過了。呂不才假意見風使舵投靠紀楚含,實則一直為他傳遞著消息,誠如紀楚含所說,這宮中上下布滿了他的眼線。他在這皇宮裏生活了二十年,不是紀楚含才來了一年就能夠比得了的。

但他略一思忖,紀楚含若是和秦王之間有密謀,大多是看出了皇帝這段時間的不對勁,打算以此找到什麼對策。他這樣一個自命清高的人,謀反、忤逆離他太過遙遠。

這點倒不足為懼,皇帝體內的毒自從三年前就開始結下,如今毒已深入骨髓更是無藥可解,就算紀楚含發現了又如何,再世華佗也救不了皇上。三年前的毒種下,那才是他送董貴妃進宮的真實目的。

而今董貴妃似乎是為她肚子裏的孩子著急了,近來加大了劑量,皇帝的病發作得更為厲害,是以才會不顧朝政,讓文武百官更為疑心。這樣算算日子,差不多到了董貴妃生產之時,皇帝的陽壽就也到頭了。

想到他那個名義上的父皇,元祈不由長歎一聲。他對這皇宮從來都是深惡痛絕,自打他記事起,他發現他是整個後宮中唯一沒有親娘的孩子,他由太後撫養長大,太後對他親娘的事跡隻字不提。

直到元祈八歲那年,他偶然聽見了宮人們之間的議論,他才得知,原來他也是有親娘的。他的親娘是個身份低微的民間女子,不過是皇帝一次微服出巡中承蒙了雨露之恩,這才生下了他。

而親娘在懷了他以後仍舊夠不上進宮的資格,最後是太後得知了這一胎是個男胎,而皇室子嗣稀少,男丁更甚,想到不能讓皇子遺落在外,這才到民間將元祈‘帶’了回來。而他那個可憐的親娘李氏,在失去他以後思勞成疾,最終鬱鬱寡歡、撒手人寰了。

元祈費盡心機悄悄找到了李氏的嫡姐,他的大姨,她早在許久之前就嫁到了蒙古,對李氏的事情隻略知一二,當時她曾告誡李氏太過糊塗,不要將孩子生下來。姐妹之間因此產生分歧,才鬧散了。

這些年來未曾有過書信往來,她以為李氏已經過上了好日子,不再憂愁吃穿,這才這麼多年都沒傳個信過去,沒曾想幾年前人就已經沒了。得知李氏已經入葬以後,她卻還是大老遠得風餐露宿從蒙古趕了回來。回來時也帶著一個孩子,同他年齡相仿,那是元祈與完顏玦第一次見麵。

那一年,元祈不過九歲。

從此心中便種下了怨恨的種子,太後待他好,是別有用心。皇帝待他親厚,是因為他隻有這一個兒子。他們表麵上將他當骨血對待,不可謂不用心。

可實際上呢,他們選擇性地忘記了那個民間的采荷女,她因為與皇帝的一夜承歡而改變了一生,未有婚配懷上了身孕,飽受鄰裏街坊的指責。她在一片指責風言風語之中度過了艱難的十月,以為生下孩子就能苦盡甘來了,未曾想皇帝和太後親手將她送上了絕路。

搶走一個母親的兒子,卻堂而皇之地說是為了皇族血脈不可外留。這群人身穿著錦衣華服,坐擁世間最為尊貴的皇宮,可卻道貌岸然滿手鮮血。

自此以後,元祈學會了掩飾心緒,即便如此依舊能夠泰然自若地與皇帝太後相處,皇上說他年紀輕輕就有了老成之感,將來必成大器,元祈隻是淡笑不語。

皇上縱然再這樣說,卻遲遲不願把儲君之位交給他。文武百官都以為他勝券在握,半路卻殺出了個趙皇後的兒子。這段時間,他親眼見證了皇帝的偏心,心上冷笑頻頻,高處的那把龍交椅他早晚要拿到手,那是不容更改的。

祠堂上會擺放好李氏的牌位,活著的時候她未能享受到榮華富貴,死後他要讓她風華無限、身處最富麗堂皇的陵墓,享受萬人的敬仰和福澤。

至於那些逼死他親娘的罪魁禍首,早晚他都會一一將他們除去。從前去李氏家中搶嬰孩的侍衛、太監,老早就被他以各種手段除去了。至於施加命令的皇帝和太後,早已經死了一個,現在另一個的日子也快要到頭了。

元祈靠坐在檀木椅上,香爐內依舊燃放的是西域進貢的熏香,當初設這熏香不過是為了讓太後信任自己,現在竟已經習以為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