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書途同歸(1 / 1)

書途同歸

那年我曾到過上海,追隨著一個孤傲女人——我走在上海灘的街頭,仰望著聳立的西式小樓,聽著夜夜笙歌,感受著紙醉金迷的世界。我曾親眼見證愛情那一段又一段可笑又可悲的結局。於是我開始思索,明白了表麵的繁華終究掩蓋不住底層的腐朽,再美麗的愛情也難敵世俗人心。

那年我曾到過北京.追隨著一位理性男士——我走在晚清的菜市口,看著他人頭落地,鮮血浸透了皇室的腐朽,世人奮起醞釀著革命。於是我開始思索,明白了革命的含義,無比敬佩那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

那年我曾到過湘西.追隨著一名溫和男子——我走在青石板路上,望著人頭攢動、龍船競技的場麵,領略了淳樸的風土人情,卻又為那一場純潔愛情的結局而悲哀歎息。於是我開始思索,明白了淳樸背後的愚昧與守舊。

後來,我真的到了上海,在黃浦江頭尋找著那年的痕跡。我以讀者的視角閱讀著這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我發現高樓大廈取代了西洋小樓,當年的紙醉金迷也不見了蹤影。不變的隻有那未被拆去的老房子和咖啡廳裏悠揚的薩克斯,它們讓我找到了張愛玲筆下上海的影子。我開始陷入另一段沉思,思索著這一切變與不變的原因,終於明白直擊底層的腐朽才能換回真正的繁華與長久的穩定。

後來,我真的到了北京,在法源寺前尋找著那年的痕跡。我以讀者的視角閱讀著這座城市的點滴。我發現菜市口早已不見了鮮血,社會和平而安定。不變的隻有那莊嚴肅穆的故宮和曆史悠久的法源寺,它們將我帶回李敖筆下的那座北京城。我開始陷入另一段沉思,思索著這一切變與不變的原因,終於明白順應曆史、推翻過去才能建立明天,保留文化才能保留自己。

後來,我真的到了湘西,在青山綠水裏尋找著那年的痕跡。我以讀者的視角閱讀著這方土地的一草一木。我發現青石板小路已不見了蹤影,再也沒有擺渡的爺爺和那美麗的少女,開放的現代生活取代了愚昧無知。不變的隻有美麗的風景和依舊淳樸的風土人情,它們使我又回到了沈從文筆下的湘西。我開始陷入另一段沉思,思索著這一切變與不變的原因,終於明白打破平衡才能換來新的平衡,結局不是對過去的完全改變,而是沿襲美好與發展更為美好的明天。

我曾經隨著閱讀,到過許多地方,欣賞過許多不同的景致。領略過許多不同的風土人情。

後來,我又隨著旅途,再次來到這些地方,尋找著變化與相同,感受著時間的流逝。

我曾經隨著閱讀.到過許多地方,抒發過各種感慨。努力領悟文字的深刻內涵與作者的思想結晶。

後來,我又隨著旅途,再次來到這些地方,在變與不變間反複思索,延伸著當初的思想,開闊著狹小的眼界。

如果說人生是一條路,人人負重前行,那麼於我而言,有種前進的方式就是閱讀與旅行。

在閱讀中,我不斷旅行,旅行於世界各地,旅行於古今中外。我思索與感悟、領悟與吸取,在字裏行間體會著情感的交織,感慨著世間的百態。閱讀,讓我的思維變得更深。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就這樣前進了一小步。

在旅行中,我不斷閱讀,閱讀著遇見的人,閱讀一花一葉。我思考與體會、比較與總結,在不變中領略著美好的本質,在變化中參悟出進取的力量。旅行,讓我的視野變得更開闊。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就這樣前進了一小步。

我就這樣在閱讀中旅行,在旅行中閱讀,在閱讀與旅行間不斷前進。

其實,閱讀與旅行的本質是相同的,都是讓你的靈魂脫離開你深陷塵世的軀殼,飛向更為廣闊的美麗天地。當你閱讀或旅行時,似乎時間靜止,似乎遠離塵世。當你合上書本或踏上歸途,迎接歸來的靈魂時,你會發現一個全新的自己,因為此時你如果再回頭看看閱讀或旅行前的自己,你會發現那時的自己多少顯得有些幼稚與無知。

讀書與旅行,這兩個看似異於彼此的方式卻有著同樣的歸途,引領著你在片刻停留後,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更遠,走得更好。

看似殊途,實為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