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山。
地處人族天武和魔族雪國極北的交界處,山下百餘戶人家,多為丁姓。
不正山唯一的酒肆,名為武神酒肆。
旗幡上寫著大大的兩個字,武神。
酒肆中,木桌兩張,木凳四條,老板姓丁名又九,算得上不正山釀酒的一把好手。
雖說,蕭啟山剛到不正山的時候。武神酒肆的酒,他隻喝了一口,吐了三天。
可在不正山,紮下了根,蕭啟山也就喝順了嘴。
平日裏,武神酒肆少有酒客,大多為兩人,一人就是蕭啟山,生的唇紅齒白,一副佳公子的模樣。一人名為良人,魔族中人,樣貌粗狂卻不失細膩。
兩人都是同一日,進的不正山,還義結金蘭,拜了把子。
何為不正山,不過是天武國的流放之地,隻所以設在魔族的邊界處,無非是讓流放的人自生自滅。
後來,不正山迎來一個大人物,名為丁牧。
六百年前,赫赫有名的武神將軍,武神酒肆也是出於他的傳說。
酒肆的牆上,一直掛著丁牧武神的肖像,還有一首武神留下“無題”的千古絕唱。
北魂思東冥,
百尺忘不川。
對酒千裏客,
望山空寄心。
這首詩,挽救了丁武的人生,也挽救了不正山,雖然不正山還是人族和魔族都不會管的地方,可不正山在魔族的眼皮下,好好的活了六百餘年。
蕭啟山是流放的罪臣,他的遭遇隻跟他的義兄大哥良人提過。
蕭家在天武開朝以來,是人族第一大族,其父蕭天嶽,被人皇親封為嶽王,手握百萬大軍,立下汗馬功勞。
而蕭天嶽膝下七子,六子一女,蕭啟山就是第七子。
蕭家幼子,卻是不可多得的才子,九歲入朝,十一歲就封為二品學士,十六歲娶了天武尚京的才女於漾柔為妻,十七歲被流放不正山。
唏噓過往,不勝唏噓。
若是,在天武境內,提起四個字,每個人都會記憶猶新。
寒門舊案。
便是這四個字,蕭家滿門,家破人亡,餘下的蕭啟山和於漾柔,還有不到一歲年紀的女兒蕭允兒,一家三口,有驚無險的行至不正山。
何為有驚,這個“驚”字就出在他的兒子蕭問道身上。
他膝下一兒一女,蕭允兒是他的親生骨肉,蕭問道是在流放的路上,被他撿起。
每逢看到蕭問道,蕭啟山總會想起,那晚的情景。
天武曆,泰始十二年。
蕭啟山一家三口,從泰始九年的年末,被發配至不正山。
他從小活在將門,心智早已成熟,何為天命,他早已看透。
天武有兩大門宗,一門為寒門,蕭天嶽所創立,收養苦寒之家的孩子,在此修道。
一門為唐門,立世一千餘年,被稱為盛世唐門,門主唐濟宗已叱吒人族,三百餘年。
天無二日,山無二虎。
蕭天嶽成也寒門,敗也寒門。
以“兵教”為由,蕭天嶽在人皇皇宮之中,一待就是半年。
人慌而馬亂,寒門子弟,一心想著報效“嶽王”,八萬餘人,圍了皇宮,半月有餘。
半月光景,人皇發下告示,寒門謀逆。
謀逆二字,壓死了太多的人。
人皇借唐門的手,清除了寒門,蕭家一夜之間,淪為罪臣。
蕭天嶽的義弟,一代武尊易慕白,將蕭啟山一家三口的性命,保了下來。
三個發配之地,一為皇陵,為先祖守靈,蕭啟山嗤之以鼻,不屑一顧。
二為西南荒丘之地,開墾良田,蕭啟山抓起,握為一團。
第三個地方,便是不正山,沒幾人知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