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磊在心(3 / 3)

自1918年7月13日杭州定慧(虎跑)寺剃度受戒後,弘一法師就是一個行腳僧人。作為僧人的二十四年中,他雲遊四海、安居掛褡的寺院多達六十餘所。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初,也就是1930年到1932年這段歲月,弘一法師的主要活動區域在上虞、慈溪、紹興和溫州一帶,沒有在一個地方長住過,總是飄然而來,又瀟然而去。弘一法師是1930年秋天到慈溪的,來自上虞白馬湖,而到的是慈溪白洋湖。我一直認為,盡管他在上虞白馬湖畔晚晴山房和慈溪五磊寺等的時間並不長,但經曆是可以書寫一筆的。

我到過白馬湖,見過晚晴山房。隻是,我所見的已不是舊時的真跡。真正的晚晴山房建於1929年,在白馬湖畔與春暉中學隔湖遙遙相對,它是由春暉中學校長經亨頤和劉質平、夏丏尊、豐子愷等朋友專門為弘一法師募資捐建的。弘一法師遁入空門後,還是有很多朋友。他舍棄了原先的生活,但沒有放棄友情,朋友也始終沒有放棄他。他的朋友有許多是大師級的人物,他們的藝術成就在中國文化史上完全可以獨樹一幟。但是,他們都十分尊重敬仰法師,受其影響也很大,像夏丏尊、豐子愷後來也成了虔心向佛的居士。建房的目的是希望留他長住,並供養其終生。弘一法師推辭過,但最終還是領了這份情。他四海為居,不可能一個地方久留,也不可能長期在友情的天空中生活。他向往的是靈魂的世界,佛的世界。在晚晴山房度過自己五十歲生日並小住兩個月後,他就起身告別了。就在這段日子,他和學生劉質平有了作《清涼歌詞》的最初想法,為的是在靡靡之音不絕於耳的社會中有一些健康的聲音。在第二次回到上虞時,弘一法師的佛學經曆了一次不小的轉變,他從學研“新律”轉向專學“舊律”,也就是南山律宗。

弘一法師是因為五磊寺舉辦“南山律學院”而受邀前往的。五磊寺開始的意向很好,法師的心興也很高,準備住講三年。但是,人定的目標往往高於現實,等到去做的時候,又會有這樣那樣的事而未能如願。弘一法師隻講了一期就中止了,時間四個月左右,原因是與住持意見不合。法師不會在生活小事和教學雜務上有什麼計較,所謂意見很可能是宗教傾向方麵的,這一點自然難以調和。這也好,弘一法師如果忙於講習,恐怕就不會在五磊寺和金仙寺完成他的《清涼歌集》了。原先,創作清涼歌詞的設想也很大,計劃創作一百零八首,但實際完成的隻有《清涼》、《山色》、《花香》、《世夢》和《觀心》五首。好在經過長達七年的努力和準備終於結集出版了。寫詞的自然是弘一法師,作曲的也非泛泛之輩,是劉質平和他的三個弟子,還有一個再傳弟子。劉是弘一法師的弟子,當時已是上海新華藝專擔任藝術教育係主任。短短的五首歌,師生四代七年成集,並由夏丏尊作序,馬一浮題寫書名,開明出版社正式出版,這在當時被傳為中國音樂史的佳話。

“清涼月,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潔。今唱清涼歌,心地光明一笑嗬!清涼風,涼風解慍暑氣已無蹤。今唱清涼歌,熱惱消除萬物和!清涼水,清水一渠滌蕩諸汙穢。今唱清涼歌,身心無垢樂如何!清涼!清涼!無上究竟真常!”雖是歌詞,反映的卻是弘一法師的宗教哲學觀,人與自然的關係,心與自然的對應,靈魂與自然的親和。在《清涼》中,清涼的月照見的是心地光明,清涼的風吹散的是情緒熱惱,清涼的水洗出的是身心無垢,《華嚴經》偈語雲:“無上清涼”。這是心地的高境界。《山色》和《花香》是晚明高僧蓮池大師《竹窗隨筆》中有關篇什的改編之作。弘一法師的生活與心境,都已達到了很高的境界,所以在他的眼裏,雖然“近觀山色蒼然青,其色如藍。遠觀山色鬱然翠,如藍成靛,”但山色並不會改變,隻是目力有長短。易青為翠也好,易翠為青也好,都是緣,都是幻,萬法皆然。而《花香》則說得更絕妙了:白天心纏俗務而紛亂,我們的心沒有獨自麵對花,所以花香隻是淡淡的。而到了夜晚,我們獨自麵對花,花也就獨自麵對你,馨香滿滿。隻有“用誌不分”,才能“心清聞妙香”。這是對自然何等深切細微的讚美和體會啊。這又使我想起道元和明惠的和歌。

除了清涼歌詞,弘一法師在慈溪留下的文墨還很多,而且都是精品。他在金仙寺輯成了傳世名跡《華嚴集聯三百》並撰寫自序,校勘了《華嚴注疏》,輯成《寒笳集》,還撰寫了《華嚴經讀誦研習次第》。而在慈溪龍山伏龍寺,則完成了其一生中最大的書法作品《佛說阿彌經》十六條屏。五磊有幸,慈溪有幸,又一次為一個文化大師提供了靈感啟發和精神滋養。

五磊的山色青翠蒼鬱一如往昔,與千年的寺院、千年的香煙、千年的鍾聲和千年的精神渾然一體,散發著自然和人文縷縷幽香。在手揮五弦、目送飛鴻的寧靜安然中,東吳大帝的母親吳國太來了,為感那羅延尊者佛光指引,還修了一座小小的屋宇,為尊者擋風遮雨;唐代的令(郡)禪師來了,修建了靈峰禪寺;宋代的智環禪師來了,他講習的是雲門宗;龍圖閣大學士舒亶來了又走了,留下的是他寫的是詩,說“五磊峰高勢插天,蒼鬆合抱幾千年”;清代的弘覺禪師來了,他修的是臨濟宗,“信眾如潮,佛事興旺”;成千上萬的善男信女來了,又走了,揣來的是虔誠,帶走的是心願;

成千上萬遊山的人也來了,看到的是不同,帶走的也是不同……這麼好的地方應該會有更多的人來,多年清淨的五磊山也會變得熱鬧起來。其實這樣說也並不確切,熱鬧的是人,而不是山。老子說,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天地長生,是因為不考慮自己,無私無垢,而人的長生呢?五磊無語,尊者一笑。

不知不覺中,雨已經停了,月上天心,五磊一片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