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摘著豐收的果子,在品嚐著,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一筐筐一車車的水果,正運往市內的各個超市。
天快下雨了,潮濕的空氣粘粘的吹在自己的臉上,涼涼的風中還是不見雨的影蹤,天空卻變得愈加陰沉,看不到一團一團的陰雲,整個天空都沉著一張臉。
這時,一聲雷響能驅散這過於沉重的陰霾,那遙遠的雷聲如林濤滾動。雷聲由遠及近,響聲越來越大,這時開始有閃電劃過天空,那低垂的天幕如同被瞬間撕裂,被嚴嚴實實罩住的大地總算透了口氣。雷聲與閃電在空中造起聲勢:閃電越來越亮,接二連三地劃過沉沉的天幕,放出耀目的光芒;雷聲不斷,既有遠方轟隆隆的滾動聲,又有近處喀喳喳的炸裂聲。
我們趕緊抱著孩子上了車,剛回到家裏。“叭叭叭”,大大的雨點就直直地打下來了,就如一粒粒彈丸從天而落,那麼快,那麼猛!我們都下了車,站在門口。
電閃雷鳴,雨聲嘈雜,如一場自然的音樂會,渲泄著大自然強大的力量。雨點劈劈叭叭地打在路上,濺起萬千的水花;雨點打在花草上,聲音清脆,花草高興地搖頭擺腦;接著雨聲嘩嘩地越來越大,雨刷刷地下著,越來越快,很快就連成線,雨如簾一樣垂著,越來越密,如沷下來的一樣了;天地間隻聽見雷聲雨聲,天色更暗了,地上的雨水已經彙成了小溪,小溪已經聚成了小河,小河的水沿著路邊的小溝裏順流而下。
“好大的雨呀!”醜丫叫。
雨還在酣暢淋漓地下,漸漸地,雷聲稀了,再也聽不見那巨大的炸裂聲了,閃電也越來越弱。忽然那瓢沷一樣的雨又成了珠簾,雨聲重新變得清晰起來,雨珠在水麵上再次蕩起一圈圈漣漪。漸亮的天色中,霧還在彌漫,隻是淡了許多,天空濕漉漉的,房屋濕漉漉的,花草樹木都成了濕漉漉的。雨還在下。
我們回到屋裏,*地躺在屋裏的遊泳池裏。
顯然,我們都累了,累的一塌糊塗。我們遊了幾圈,就都在潛水裏躺在了一起。
“今天真的是累死了!”醜丫叫。
“還沒開始呢!”陳麗笑。
“是真的累了耶。”芳也笑。
“那以後我們請民工來做吧?”其實我累的是真的不想說話了。
“不,我們要自己做!”醜丫說。
“我喜歡勞動。”陳麗表示支持。
“有事做比閑著好。”芳也表示支持。
“這麼大的一個山,我們都管的過來?”我認真地說。
“管理可以一天一天地管,肯定是管得過來的。但,摘果子就不行了,那肯定要請人摘。”陳麗也認真地說。
“嗬嗬,每天累死都沒意見吧?”我笑。
“喜歡就不累,到我們不喜歡了,請民工也可以的。”醜丫說。
“我們這算不算世外桃源?”我問大家。
“那世外桃源是個什麼樣子?”醜丫好奇地問。
“世外桃源一詞的來源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吧?”芳問陳麗。
“嗯。”陳麗說。
“那陶淵明的世外桃源是個什麼樣子?”醜丫好奇。
“嗬嗬,我也不是很清楚呢?”我支持著醜丫。
陳麗笑:“好的。”
陳麗說:“陶淵明,東晉詩人,歸穩十餘年後他到西嶽華山遊曆,不料在此卻發現了一個“世外桃源“,人間仙境。公元417年,他春遊到西嶽華山,住在玉泉院的全真觀。一天他信步走進華山峪中,觀賞華山春色。走至五裏關,仰望“華山第一關”五個蒼勁大字,他感慨萬端。繞過大石遠眺,滿山遍野桃花盛開,他情不自禁連聲稱讚:“西嶽桃花果然名不虛傳,沙羅溪桃花與此相比差之遠矣!《桃花源記》所述: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他看得入了迷,一邊觀賞,一邊前行,不知不覺迷失了方向。走著走著,他來到了一個青鬆翠竹環繞的山穀之中,數十座茅屋農隱伏其中,他好生驚訝。不多一會兒,見一位服飾古雅,長髯如雪的老人依杖而立,笑迎問道:“先生從何而來?”淵明說明由來,並請指點迷津。老翁“便要還家,沒酒殺雞作食”,左鄰右舍聞之,紛紛攜酒食果品前來問訊。眾人席地圍坐,依次歡飲,彬彬有禮多有古風雅意。他問老翁,為何居此山中。老翁答道:“贏政亂世,民不聊生,曾祖率宗親來此絕境避之,現已十輩。”陶淵明問及漢魏晉之事,眾皆不知,屈指算來已500餘年。陶淵明感歎道:“真乃世外桃源!”他回到全真觀,展紙命筆,一氣嗬成流傳至今的《桃花源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