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祁經過多日惡補學習,進步極大,從最初連人字都不會寫,到如今已能輕易地作出一篇引經據典的文章。用高朋的話說,皇上如今比之失憶前要強許多。
這日上朝,周祁有了底氣,便打算在朝中好好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
開朝,樞密副使曾強率先出列道:“啟稟皇上,洪州建陽近日出現一夥賊寇占山為王,屢屢打劫路人,引起當地民眾恐慌。臣懇請皇上出兵鎮壓,以免釀成大禍。”
“哦?可有百姓傷亡?”周祁皺眉問道。
“回皇上,已經傷亡數人。”曾強答道。
中書令鄧廣見此出列:“皇上,此等惡寇,理當迅速出兵鎮壓,若有反抗者,應當場格殺。”
“不可,如此莽撞當場格殺,極有可能誤傷無辜。臣以為應當先將賊寇抓捕,審問後再定奪罪名。”尚書令薑東義反對道。
“薑大人以為,如此惡寇罪行累累,其中還會有無辜之人嗎?”鄧廣反問道。
“鄧大人,此眾賊寇身份尚且不明,落寇原由不明,那傷亡數人的原因亦是不明,若其間有何誤會,卻遭朝廷強行鎮壓格殺,豈非草菅人命?”薑東義慷慨激昂道。
“誤會?薑大人未免想得太多了吧?”鄧廣怒道。
“臣為國效忠,為百姓謀福,自是要多思多慮一些才是。”薑東義坦然道。
……
周祁眼看著鄧薑兩位大人爭執起來,便知此事絕非鎮壓賊寇那麼簡單。賊寇之所以為寇,通常是衣食不保被逼導致,而洪州建陽年初曾發生地動,這夥賊寇極有可能是當時地動沒被安置好的一些百姓。
至於百姓為何沒被安置好,看鄧大人跳腳的樣子,怕是與他脫不了幹係。而薑大人堅持要將賊寇抓捕審問,想來是想借此給鄧大人一擊。
朝中關係複雜,鄧薑二人各占鼇頭,去了哪一個朝中都會失衡。這是高朋再三叮囑過周祁的,周祁自不會做這種蠢事,可又不忍心依鄧大人所言出兵強行鎮壓,那樣隻怕‘賊寇’全都會枉死。
周祁想了想,出聲打斷道:“薑大人所言極是,賊寇也並不是生來就為寇,想來也是有所苦衷。朕前日讀前朝明帝筆記,其中有雲‘若要國盛,須得推行仁政’,朕深以為然。此次之事,朕以為應當先調查清楚其間隱情,並施行招安之舉,一來解除民眾恐慌,二來也能讓百姓們信任朝廷。”
眾人俱是沒有料到從來在朝中都是擺設的皇帝竟然開口了,還與鄧薑二人唱反調,一時麵麵相覷。
“皇上,此等匪眾如何能夠招安,這隻會讓百姓對朝廷失望啊!”鄧廣回過神來反駁道。
“是啊,皇上,如果是怕有隱情,大可先將賊寇抓回來,再嚴加審問就是,招安之舉隻怕不能平民憤啊。”薑東義亦是不同意,他還想借著審問多給鄧廣一方安些罪名呢。
“朕意已決,就這麼辦吧。”周祁語氣極為堅定,又看向一直沒說話的樞密使聞石,吩咐道:“聞大人,招安之事就交由你來負責,務必要辦得妥妥帖帖。”
聞石是一介武將,這次的賊寇之事他是故意讓副使曾強出列稟奏,以引起鄧薑二人相爭,自己卻是一直默不作聲。一是因為他雖然掌管全國軍務,可朝中如今文官當道,武官地位低下,他不敢明麵上與鄧薑二人作對。二是因為他想借此漁翁得利,隻是沒想到皇上這一插手,讓他的計劃都泡湯了。
心下雖然憤懣,聞石卻隻能出列聽聖命,接下這費力不討好的事。
鄧薑二人素來地位超然,被皇上這麼強行下令掃了麵子,自是心下不快。
鄧廣當下故作歡喜道:“皇上英明,雖患了失憶症,卻仍能夠體察民意,下達如此惠民舉措,還能引經據典為民分憂。看來高大人這些日子對皇上的教導是大有成效啊。”
眾人聽此紛紛望向隊中的高朋,高朋一時有些得意,這不就是他想象中眾人崇拜他的景象嗎?果然實現了。
“嘶!”高朋突地被踩了一腳,轉頭一看,是狄友這家夥,他忙怒視狄友,卻見狄友衝他使眼色,高朋心下詫異,回過頭一看,鄧薑等人看他的眼神就像要將他生吞活剝了一樣。
高朋這才意識到自己犯了眾怒,忙出列謙虛道:“鄧大人過獎了,諸位大人有所不知,皇上此次雖患了失憶症,卻得了過目不忘和過耳不忘的本事。皇上能有如此大的進步,一切都是因為皇上天縱英才,與微臣無關。”
眾人一時大驚,俱是沒有料到還有這種事,怪不得皇上變化如此之大。
鄧廣見此心下也直打鼓,便不再多說。
薑東義卻是最早反應過來,率先喊道:“恭喜皇上,皇上天縱英才,實乃大興朝之幸。”餘下眾人自是隨之附和。
接下來的議朝,由於鄧薑二人有所收斂,周祁開始漸漸地掌握了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