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附錄(2 / 3)

數學教師王蘿玨被打成右派送農場後長期兩眼發直寡言少語。他常常半夜起來數天上的星星。他弄不清這個好心得惡報的人生疑團!他每天勞動十足用力,腰係草繩、衣衫襤褸、挺直腰板、來來去去,節糧度荒時抓住耗子撕巴撕巴就吃。但就在那糧食貴如赤金時,他存了幾張點心票,買了糕點用布密密地包起來縫好送到郵局,在包上寫明:“寄給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這就是一個中國教師的心。本人已落魄到這步田地,當了右派,心裏還在惦記著自己一向敬愛的總理。點心被郵局扣下並轉告了農場。當時聽到這消息的人無不拊掌大笑,但大笑之後又感到一陣陣心酸。

天津大學化學係三年級學生陳科正是一個作風嚴謹不苟言笑的青年。1969年被遣送回安慶郊區農村勞動改造。有一天,他外出回家時過一小河,發現河上的橋板鬆動了,心想,眼看就要下大雨,如別人踩上滑倒豈不危險。於是他跑回家中取來鐵鍬,鏟土修橋。此刻雷雨大作,狂風呼嘯。陳科正用力蹬鍁時,腳下一滑,不幸落水,竟被湍急的河水衝走,幾經掙紮未能上來。一個正直熱情的好青年就這麼消失了。

留日歸來的音樂教師王可之,精通外文,他被調入公安六處一個翻譯隊。“文革”時被鬥得萬念俱灰,最後被發現在水上公園懸樹自盡。奇怪的是上吊時他用一塊手巾將臉包住。熟悉他的人了解他這樣做的苦心。身為教師,王可之熱愛孩子,他總怕孩子看到他死後可怕的臉給嚇壞了,因而,他把自己的臉遮起來。直到死時,他還想到別人,想到孩子。

我希望中國有哪位作家,能夠寫出一部20世紀的《悲慘世界》,揭示一些身份可憐的小人物的美麗的內心世界和善良的天性,用來和戴假麵具的邪惡的人群相對照。美和醜的鬥爭是永恒的。人道主義思想應該是“以人為本”的理念的基石。它在中國永遠不會過時。如果連起碼的人道主義思想都被拋棄,人性為獸性所代替,那就太可怕了。

奇怪的是現在仍有一些人,高舉什麼旗號,企圖走回頭路,回到那個可怕的時代去,讓階級鬥爭為綱卷土重來,因而讀讀《人民日報》資深記者肖荻同誌的反思文章大有必要,大有現實意義。中國再也不能走回頭路了。曆史不能再重演了。

堅忍與尊嚴

——肖荻《起落人生》讀後感

趙相如

我認識肖荻有些年了,平時並無來往,但是我聽說他在人生的黃金時段受過煉獄。在那個告密成風、打小報告時髦的年月裏,我也吃過不少苦頭,所以,對凡受過無辜陷害的人的同情之心時時生起;而更叫我欽佩的是,他如今兩鬢蒼蒼,依然在勤奮寫作。最近,他寄給我一本《起落人生》,18萬字,我利用假日一口氣讀完了,忍不住想抒發一些感慨。

老實說,當年肖荻在報紙上發表過的大量新聞通訊等,畢竟是為當時的政治生活服務的,事過境遷,已完成曆史使命。可是讀完他這部著作,我得到一個強烈的感覺,這裏的一些篇章,將會有穿透力,將會頑強地生存下去。這些文字證明了一點:肖荻依靠他堅忍的生命力,嚐過了常人難以忍受的屈辱與苦難,走到了今天,他所獲得的尊嚴,是那些靠整人起家、靠計謀升官發財的人所無法相比的。而今,被顛倒的曆史終於顛倒了過來。他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用盡心力書寫華章,找回失去的歲月,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更不容易的是他的高尚人品。“文革”當中有人找他了解當初主持鬥他右派的負責人的“罪狀”,肖荻的回答是:已離開單位十幾年,情況不知道,不能瞎編。他沒有去報一箭之仇、去落井下石、去出一口惡氣。這樣的人品,決定了他自由揮筆時的文品也是有氣節的,不會去媚俗、去獻春、去賣弄。他的文字多是以痛徹心肺的聲音告誡讀者:我們再也不能去過那種“左”得要命、朝不保夕的生活了,我們要更加珍惜今天不易得到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