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怎麼樣,朝廷交待下的事還是要辦的,何況開商會還關係到改善民生,張翠山雖然精神不佳,可事情還是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商會是仿效濟南商會的模式來辦的,隻不過股東隻有一家,那就是朝廷的國庫,妥歡占個名義,事務都是張翠山說了算,連脫脫都沒有參與和支配權。
在此之前,張翠山曾派二號,實際上就是李善長寫了一封信,請濟南方麵的專業人員過來指導。
兩日之後,於洋和唐文超到了大都,受到張翠山等人的熱烈歡迎。
“唐兄也來了,好哇!兄弟可是想你想得很呢!貴大帥可好?”張翠山曾在新河城見過唐文超一麵,而於洋雖然覺得麵善,卻是想不起來,這才跟前者打起了招呼。
唐、於二人知道張翠山問的現任大帥是程峰,看向張翠山的眼神不上得有些複雜。
“於兄弟年紀輕輕就已經是商會的大股東了,果然是少年英才,與眾不同!”張翠山見於洋氣質超然,有著與他年紀遠遠不符的穩重,心下頓生好感。
兄弟相見不相識,可是那股親熱勁卻是無法掩藏,於洋悄然抹了一把眼淚,亦是裝著第一次見麵的樣子,隻是對張翠山極為尊重。
“大哥???”於洋的聲音有些哽咽,年餘不見,大哥依然是熱心不改,對自己青眼有加。
“於兄弟,咱們以前見過麼?”張翠山哪裏想得到那麼多,見於洋這副表情,不由得麵現疑問之色。
於洋一時無語,兄弟久別重逢卻是不能相認,心情激動難以自抑,雖是忍住沒哭,可是淚珠一直在眼眶裏打轉。
“哎,是我疏忽了,為兄略長你一些,今後咱們就是兄弟了。”於洋肯主動向自己示好,張翠山自是求之不得,順著杆子爬上去就以兄弟自居了。
“是,小弟見過兄長!”於洋亦是得其所哉,說罷朝張翠山深深一揖。
“好,我又多了一個兄弟!於兄弟、唐兄弟一路遠來辛苦,還請入內用餐,煎餅大蔥早就準備好了。”張翠山事先打聽了於洋的口味,本是想著投其胃口,令其多為商會出些力,哪知於洋的行為遠比自己想像的更加配合,直接認了一個兄弟,心下大喜,連日來的苦悶一掃而光。
在眾人的刻意烘托之下,這一餐的氣氛十分融洽,酒足飯飽之後,張翠山又道:“兩位先歇息幾日,大都有幾處景點還算不錯,明兒我帶你們去看看。”
他雖然急著開辦商會,卻也知道有些事急不得。
“不必了,吃飽喝足該是幹正事的時候了,大哥可有大都的地形圖,小弟想先看上一看。”於洋素知張翠山是個務實派,哪裏敢稍有懈怠,直接就準備看圖劃分區域。
“東、西、南、北四處區域,其中以東南兩區較為繁華,可設兩處鏢局,再在每一鏢局配上兩噸的馬車三架;西北兩區較差,車輛減半???”於洋看了地形圖之後,又經過張翠山的講解,心裏有譜,講起來更是頭頭是道。
“北廣多盛產糧食、皮革等物,可運至江浙、廣東等富庶之地,貨物賣出之後可在當地采購適量的茶葉、綢緞、陶瓷製品運回販賣,另外大都的各階層有什麼喜好,小弟也會盡量做出一份調查報告,統計出來之後再決定下一步的商業步署!”
於洋辦起事來盡心盡力,熱情十足,遠遠出乎了張翠山的預料之外。
“大哥,你在大都辦商會到底是抱著什麼個目的?”吃了晚飯,於洋請張翠山到客房敘話,早早地泡上了從濟南帶過來的西湖龍井。
“香???”張翠山呷了一口香茗,隻覺此茶入口勁道濃鬱渾厚,口齒留香,一點兒也不比妥歡贈的大紅袍差。
“前些年朝廷的統治實在是太過腐敗,正趕上皇帝想重振朝綱,為兄決定幫他一把先從民生搞起,隻有百姓生活富足了,各地起事的農民軍才會減少,國家才能真正強盛起來。”張翠山的觀點是為民謀福利。
“大哥說得不錯,隻是不知除了民生之外,大哥認為商會還有什麼作用?”於洋似是意有所指,再次問到。
“加強全國各地的貿易,畢竟商人不能毫無計劃地去全國各地經商,畢竟各地有自身的種種限製,萬一虧了本怎麼辦?”張翠山撓了撓頭,考慮了片刻之後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