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救?還是不救?(2 / 3)

更令他感到可氣的是那小道士負了包袱裏三四十斤的重禮,依然是渾若無物,走得不緊不慢,似乎離自己也是越來越近,可二人始終卡在了十五六丈的距離,再也無法拉近。任憑他如何大呼小叫,那小道士充耳不聞,連回頭看他一眼都懶得回頭。

二人在冰雪之地奔行不止,不過片刻功夫就到了武當山上。初始二人還是一追一跑的現象,可到了山上之後,小道士就到了自家地盤,一閃一晃,頓時不見了足跡。

待得知客道人將於洋引到張鬆溪的麵前之後,於洋已經快沒有力氣說話了,他呼呼地喘了幾口粗氣,正要向張鬆溪見禮,忽地發現那個奪了自己包袱的小道士正笑嘻嘻地長立在表叔的一個側,心下火氣頓生:”兀那道士,搶人財物算什麼英雄所為,你也不怕折損了武當派的威名麼?”

張鬆溪聞言一愣,這個表侄他以前也是見過的,給他的印象一貫是斯文穩重,哪知開口就向師弟責難,這唱的是哪一出?

還沒等張鬆溪回過味來,那小道士隨手將包袱扔了過去,還不住地點著頭道:”人的潛力果然是無窮的,要不是貧道贈你一口烈酒,你能一口氣跑上武當山麼?”

於洋接住包袱,輕輕一掂,就知道裏麵的物事絲毫未缺,連打的折扣都不曾有變,他人本聰明,聽到這小道士的話心裏哪能不明白,原來這小道士是一片好心啊!以一口烈酒為引,加速自己體內血氣的運行,又激發了自己奪回包袱的決心,全力奔行之下,酒勁在體內發揮,體溫回歸,這才避免了自己在途中被凍斃。

感激地望了一眼小道士,他這才重重地朝張鬆溪施了一禮:”侄兒於洋見過表叔,這位道長救了小侄一命,還不曾請教~?”

那小道士似是不願與他糾纏,朝張鬆溪曬然一笑:”四哥,不耽誤兩位敘舊了,小弟先行告退。”說罷快步離去。

“這是為叔的五師弟,姓張名翠山。”張鬆溪簡單地介紹了一句,他心思縝密,知道這侄兒大老遠來到這裏,必有要事,開門見山地問道:”於洋,是不是家裏出什麼事了?”

於洋自此方知那小道幹竟是武當掌門張三豐的第五個弟子,實際上也是關門弟子,此人古道熱腸,俠肝義膽,不對重金動心,心下更是感激,日後他憑其大魄力做了於家的新家主,張翠山和張鬆溪出手解了於家的危機,更令他的地位朝著邁進了一大步,成了莫逆之交。

他深呼了一口氣以平複自己的心情,這才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向張鬆溪一五一十地道來。

於家本為山東濟南的大戶,靠做生意為生,可元末朝廷賦銳慚重,整個家族的利益已然難以保持收支平衡,轉而開始幹起了走私的行當,將臨界河北的鐵礦運送到大型門派或是急需擴充己方勢力的小股義軍之中,牟取暴利,此事雖說來錢挺快,可是其中也蘊含了不小的風險。

當距離於家不遠處的黑風寨劫獲了於家的一趟鏢車之後,嚐到甜頭的黑風寨大當家鐵羅漢對於家的財物生出了覬覦之心,於家的生意終是被黑風寒給盯上了,這到口的肥肉任誰也不會放過,於家人口雖多,可並非武林中的名門望族,勢力遠不及黑風寨,一時之間,於家上下惶恐不安,於家這麼大的產業怕是守之不住,尤其是各分家中人,更是恨不得斷了與本家的來往,生怕惹禍上身。

於洋身為當代家主的嫡係長孫,挽救這個家族自是責無旁貨,當地武林的人士能與黑風寨抗衡的聊聊無幾,而武當派雖然與濟南遠隔數千裏,卻也成了最後一棵救命的稻草,臨行之前,於家家主鄭重地向於洋叮囑:“洋兒,那武當派雖然實力強大,咱們於家也備足了禮金,可是相距如此之遠,說不準等你搬來救兵的時候於家已然被黑風寨吞下,若是有什麼不測的話,你就拜入武當的門下,替咱們於家主脈保留一份香火,等你日後實力強了再為於家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