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舉國之兵(1 / 2)

[\"陳友諒含恨敗北,在江浙軍與方國珍部兩路夾擊之下大敗虧輸,十五萬大軍隻剩不到十萬,倉皇逃往黃岡,南地的格局再一次發生了變動。

方國珍的勢力一舉擴張到了江東、江北,連占陳友諒數十座城池。

張士誠也不遜se多少,召兵買馬之後,實力亦是空前壯大,以前的江浙軍頂多不過十五萬兵馬,如今增至二十萬,底氣也足了起來,和方國珍商議著怎麼吞食大敗之後陳友諒的隊伍。

再往北看,紅巾軍亦是麵臨著新一輪的整改。作為第一支起事的隊伍,劉福通打著紅巾軍正統的旗號,在河北、河南、安徽一帶亦是緊鑼密鼓地招兵買馬,短短數日就征到了十萬兵馬,實力大漲。

這一日,紅巾軍大營中來了兩位頭戴鬥笠的神秘人,劉福通一見來人先是一驚,繼而又是大喜:“是你們???”

打敗漢軍,保住高郵城之後,張翠山本來想帶著莫聲穀離開的,卻又被張永年給強行留了下來。

“賢侄,這麼多年你一直漂流在外,家裏的族譜還沒把你列進去,趁著這次機會也拜奠一下你的父母吧!”張永年提到張翠山父母的時候,眼圈不由得有些紅了。

“為人子者生前未能盡孝,現在也該去拜拜。”血肉相連,張永年忽地整出這麼一出,張翠山也不由得傷感起來。

回了張氏一族,張翠山沐浴更衣之後,前接過張士誠遞過來的三炷香,在張永德夫婦的靈位前擺好,長袍一撩就拜了下去。

張永年對張翠山甚是看重,在族譜上撰寫了張士仁的大名之後,還把張翠山給備注上,後麵這個名號實在是太有名氣,不寫上去覺得不踏實。

“四叔,這個張翠山當年跟韃子一道害過咱們這麼多兄弟的xing命,難道真的要將他作為族長的候選人?”張士信對張翠山一直心病未去,可是聽到張永年要卸去族長之位,對張翠山還頗有為意的念頭後,一陣憤憤不平。

他是個直筒子的脾氣,對印象不好之人從來不存什麼好心,自是不願意日後以這個昔日的仇家為尊。

“五弟你胡說什麼,數日前一戰,大哥不僅勇力無雙,更是料事如神,對整個戰場的布局安排得絲絲入扣,既知陳友諒的布置,楊將軍他們未必能衝過防線,就事先派出胡將軍以鐵將軍打出一條通路,救高郵城以及我張家與危險之際,單是這份用兵之能,普天下的義軍之中就無人能及,他要是能當上張氏一族的族長,那是咱們家族的福分!”張士誠雖然對這個堂兄弟一向不錯,可在節骨眼上也不想節外生枝,狠狠地斥責了一頓。

******

“此事萬萬不可!”張翠山哪裏肯接受,衝著張永年和張士誠的連連擺手不止。

“這也是士誠的意思。”張永年還以為張翠山是顧慮張士誠的感受,很沒義氣地就把這個跟隨自己二十多年的侄兒給出賣了。

“四叔有所不知,翠山年少時曾做過一件糊塗事,至今思來仍是後悔不已,這才辭了黑水軍大帥一職,此後權力與我如浮雲,家主之事還是不要提了。”張翠山神情忽地一陣黯淡。

“那時候兄長神智不清,大家又各為其主,實是怨不得兄長!”張士誠自然知道張翠山是憶起了為蒙古軍效力之事,他的態度是既往不咎。

張士誠的話讓張翠山的心裏感到一陣溫暖,也愈發堅定了不做張氏一族族長的心思。

“四叔,若天下得以太平,四弟能登上一國之主的位子,咱們家族自然就成了一個王朝,家族將會以另外一種方式存在,退一步講,四弟在這一代之中首屈一指,這也是他多年來努力的結果,雖是???”張翠山的格局跟張永年這位老古董迥異,聽得老族長腦洞大開。

“賢侄,你的意思是士誠有問鼎天下的實力?”張永年終於回過味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