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安靜的世界頓時喧鬧起來(1 / 2)

劉英凱往魚缸裏放了點食。

安靜的世界頓時喧鬧起來,很快形成了對峙陣營,生龍活虎的“虎皮軍”和陣容龐大的“孔雀營”明顯占據了優勢,你死我活地衝殺起來,激起道道水波,攪得缸濁水渾。“虎皮軍”獲勝了,遊繞在美食周圍,又展開了爭奪,一隻體弱的“虎皮”竟然被同夥叨掉了鱗片,鮮血淋淋的。劉英凱把魚食全部倒進缸裏,這突如其來的富足,使魚群得以各取所需,又相安無事了。一切醜惡源於生存的欲望!他有些傷感,拍了拍手,坐到沙發上,點燃了煙。他不喜歡爭鬥,這好像是天性。父親去世時,他隻有五歲,被送進了福利院。也許是對生活道路缺乏選擇餘地,他形成了隨遇而安的性格,很小就懂得了一個“忍”字。七歲那年,一位孤寡教授到福利院領養孩子,一群孩子正在院子裏搶蘋果,一個大孩子搶了小女孩的蘋果,一個看起來小得多的男孩子衝了上來,把大孩子拱翻在地,奪回了蘋果,還給了小女孩,可他沒有就此了事,眨巴眨巴眼睛,把自己的蘋果給了那個大孩子。教授很感動,走過來問:“你為什麼要把自己的蘋果給他?”

那小男孩說:“他大,餓得快。”

“那你為什麼不讓他吃小女孩的蘋果,把你自己的蘋果給那個小女孩呢?”

小男孩說:“我要不搶回來,他下次還會去搶小麗麗的蘋果”

教授很感慨地問:“你叫什麼名字?”

小男孩說:“劉英凱。”

老教授說:“我給你換一個名字好不好?”

劉英凱說:“不好。”

教授說:“為什麼?”

劉英凱說:“爸爸媽媽隻給我留下了這個名字。”

教授對這個可憐得隻剩下了一個名字的孩子充滿了憐愛,而這孩子的早熟也讓他感到吃驚,他又問:“你這麼小,還不能賺錢,要是沒有房子住了你怎麼辦?”

劉英凱說:“我可以蓋被子啊。”

教授問:“要是被子也沒有了,你怎麼辦?”

劉英凱說:“我穿衣服。”

教授問:“要是連衣服都沒有了呢?”

劉英凱眨了眨眼睛說:“那我就鑽草垛子。”

他那種仿佛是與生俱來的歸宿感,在兩顆相隔半個世紀的心靈間產生了共鳴。教授摸了摸他的頭,把他領回了家。教授真的尊重他的意願,沒有給他改名字。而他固執地稱養父為“老師爸爸”,以示區分。養父是個研究老莊哲學思想的教授,這使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文革時,教授難逃掛牌子挨批鬥。回到家裏,劉英凱稚氣地問:“老師爸爸,你是壞人嗎?”

養父說:“不是。”

他問:“他們是壞人嗎?”

“也不是。”

他說:“你們都不是壞人,就不應該打架呀!”

養父說:“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道通為一,萬事無定分,沒有什麼是應該的或不應該的。懂嗎?”養父跟一個小小孩子說這話,無非是一種自我安慰自我發泄。沒想到,劉英凱瞪著小眼睛說:“我懂了。”養父詫異了:“你懂什麼了?”劉英凱得意地背著小手,在地上踱了幾步,突然一揮手,用養父的常用語氣說:“隨他去啦!”養父有了興致,開始係統地給他灌輸自己的知識,包括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中許多不能在外麵闡述的思想,他成了教授惟一的學生,惟一的聽眾,教授決心要把他培養成自己的關門弟子。遺憾的是在他十三歲時,養父過世了,留給他的遺產就是他的處世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