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從容的歌唱
文學評論
作者:鄧蔭柯
鄧蔭柯,詩人,作家,文學編輯,詩歌評論家。春風文藝出版社編審,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沈陽文史館研究員。曾任遼寧作家協會理事、遼寧散文學會會長、遼寧新詩學會常務理事、沈陽新詩學會顧問等。1936年生於山東濟寧,195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曾策劃責編《朦朧詩選》。著有詩集《心緣》、文學評論集《文朋詩侶集》、係列散文集《有一種罪行叫饑餓》,詩歌研究《遼寧文學史·當代詩歌》部分、《1916—2008經典新詩解讀》,科學文化普及讀物《中國古代發明》《曆史之旅》《鑒真東渡》,攝影配詩集《跨越海峽的飛翔》(合著),古文今譯《白話聊齋》(合著),明清小說校點《英雲夢》,等。
往日的火車司機,今天的著名作家和詩人、《鴨綠江》雜誌主編田永元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這組《抒情上海》,瀟灑而從容,以抒情的巧妙角度、感情力度、審美尺度給了我們耳目一新的衝擊。大上海、東方明珠,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是中國人曆經憂患滄桑的偉大見證。這種感覺是每個走進上海這塊朝氣勃勃的城市共同的慨歎,但是,隻有這位司機詩人生動地寫出了這種感悟。在人們以挑剔的眼光關注著當代生活的負麵信息,抒發著滿懷愁緒的時候,田永元卻如此真誠地、熱忱地謳歌著當代生活的陽光燦爛春風駘蕩好雨如酥,而且寫得真誠、寫得優美,沒有一絲一毫的虛假做作;寫得動情、寫得新鮮,看不出一點點陳詞濫調;寫得豐富,富有哲理性和原創性,徹底擯棄了膚淺單薄。人們眼前一亮,是呀,原來生活中還有這些光明的因子,我們天天感悟著享受著生活,卻沒有寫出大家心中有口上無的好東西。
《東方明珠》以“藍眼珠、黃眼珠、黑眼珠兒”的注視和“黑皮膚、白皮膚、黃皮膚”的彙聚,巧妙而優美地概括了全世界對大上海的關注,凸顯了東方明珠的光輝和“眼前一江的流水”即黃浦江的奔流的力量。在展現中國的繁榮與富庶的同時,回顧了中國苦難暗淡的歲月:“往日那些卑賤屈辱/往日那些貧困痛楚”,很自然地得出結論:“隻有奮進的民族/才有更耀眼的亮度”,水到渠成地把東方明珠比喻做“一條醒目的崛起語錄”,漂亮地結束了這首小詩。
《小孫女的新夥伴》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上海灘的小故事,從一個完全新穎的角度、展現了當代中國最年輕一代、被譽為“祖國的花朵”的孩子的眼界、胸懷和好客的精神。在上海的一片沙灘上“黑眼睛的小孫女/隻幾句嫻熟的英語/就挽住了藍眼睛的小夥伴兒”,小孫女好心幫助新夥伴堆砌一座小房子時,小房子最終還是坍塌了。“尖叫的藍眼珠的孩子/一臉的無奈”,此刻這個中國小姑娘十分及時十分恰切地安慰她的新夥伴說:“有機會到我家玩吧/家裏的地方比這牢固。”詩人的靈感來自對小孫女的愛,更來自對孩子心靈中美好素質的敏銳發掘和準確把握,以及對孩子自然的真情流露的深刻理解明確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