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鳥沒狼煙②。遊人一聽頭堪白,蘇武爭禁十九年③?
①邊上:邊塞上。笳:古代西北少數民族樂器,後傳入中原,也用作軍樂。
②薄暮天:將近黃昏的時候。塞垣(yuán原):邊塞的城牆。狼煙:古代邊塞上報警的燧煙,用狼糞燃燒,其煙直上。沒狼煙;淹沒在狼煙之中。這兩句說,天快黑時,不知什麼地方吹起了胡笳,那邊塞城牆上空高飛的鳥兒,正淹沒在狼煙之中。
③頭堪白;可以使人的頭發變白。蘇武:漢武帝時人,他出使匈奴,被匈奴所拘禁。匈奴百般威脅利誘,蘇武始終堅貞不屈,在北海(今蘇聯貝加爾湖)渡過了十九年艱苦生活,於始元六年(前81)回到長安。爭禁:怎麼經受得起。
本篇為《邊上聞笳》三首的第一首,描寫邊上聞笳的感受,描繪了邊塞上的荒涼和籠罩著戰爭氣氛。作者這樣寫,實際上是表現他對晚唐時期國力衰竭、武備鬆弛,邊防空虛的不滿。詩寫得很含蓄。開頭兩句概括地點出了他在邊上的見聞,勾勒出邊地一片寥廓的景象,同時用笳聲和狼煙預示戰爭警報。然後用誇張手法,用遊人頭白、蘇武被囚的痛苦來渲染邊地的荒涼以及戰爭將給人民帶來不幸,這樣就把作者對邊防空虛的憂慮表現得更加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