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巡撫張人駿率領三千人馬收複棗莊,終於扳回顏麵,發文向朝廷表功。張人駿得隴望蜀,下達敕令,讓常勝軍移防,他的人馬要進駐臨城。
白朗寧聽令行事,沒向張人駿討要開拔銀子,整軍三日之後,率領常勝軍主力和五百名長槍社隊員向微山縣進發。
張人駿很快進駐臨城,對於臨城士紳的遭遇深表同情,但臨城八十戶滅門血債要算在土匪武裝頭上。那些狀告常勝軍、長槍社的文牘積壓在公堂上,張人駿連看都不看。懲治長槍社的人很容易,但長槍社身後站著常勝軍,常勝軍身後站著李國樓。張人駿慮事周詳,決不能和兵痞子撕破臉皮,萬一李國樓癲狂病發作,帶兵縱掠山東,他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打仗時兵荒馬亂,人死了便死無對證,八十家商戶的苦主哪隻眼睛看見長槍社的人殺人了?張人駿深信長槍社是一支愛護故鄉一草一木的愛國社團,小人誹謗而已,置之不理就是。
張人駿察看了常勝軍留下的臨城,摸著八字胡頗為滿意,城市完好無損,隻有城東門需要修葺。兵痞子果然深諳有錢大家賺的道理,留下數十座空落落的院子,便是送給他的大禮。張人駿不用窮凶惡極,自有師爺替他辦妥。
張人駿登高遠眺,好似看見微山湖烽煙四起。想當初李國樓對他置之不理,驕橫縱狂透頂,擅自進攻土匪武裝,鬧得他裏外不是人。現在他翻身做主人了,掐住李國樓脖子,李國樓想要船隻,就要來參拜他。
張人駿料事如神,果然不出所料,常勝軍剛走,李國樓率領一支騎兵,來到臨城地界。
所謂兵貴神速,數千新武軍在微山湖岸邊,空耗時日,一事無成。李國樓氣不打一出來,新武軍兵鋒直指微山湖,就是不見一隻大船,小舢板倒是每天在增加,可是這種兩個人坐的小舢板,隻能去打魚,用來打仗怕是有去無回。李國樓終於領教了山東巡撫張人駿厲害,懂得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道理。李鴻章並不是萬能的,地頭蛇是不能得罪的。
李國樓這才改變策略,親自去臨城拜見山東巡撫張人駿。他善於當能屈能伸的勾踐,從不覺得高人一等,勝不驕敗不餒,捧一下“大清改製急先鋒”張人駿,隻當收買洋務派的人心。
張人駿寬宏大量,率領文官武將在十裏長亭迎接勝利之師,李國樓叩首拜見張人駿,兩人互相打量對方,一副惺惺相惜的表情,英雄惜英雄,真摯感人的笑聲,贏得眾人的喝彩。
李國樓看了一眼為他準備的官轎,悶頭就坐進去了,既來之則安之,隨便張人駿拿捏。
“起轎!”
儀仗隊威風八麵,各種番旗豎起,八抬大驕穩穩當當前行。回避牌、肅靜牌,飛虎旗、杏黃傘、青扇、金黃棍分列齊整。四名衙役鳴鑼開道,三十名膀闊腰圓的戈什哈簇擁在八抬大轎四周,張人駿的私人儀仗隊設施齊全,氣派十足,足有六十人。
身後文官坐轎,武將騎馬,簇擁在大隊人馬之後,向臨城進發。
李國樓偷偷的打量儀仗隊,山東巡撫張人駿出巡,威風高過恭親王,土皇帝出巡鋪張浪費。軍務十萬火急,李國樓恨不能和張人駿說幾句話,公事交代清楚就回前線去。可這就是大清官場的規矩,李國樓閉上眼睛,猶如老僧坐禪。
李運開一馬當先,傲視文官武將,海娃、葫蘆等十三個小光頭緊隨其後,個個鼻孔朝天,一副瞧不起人的架勢。二百名新武軍騎兵身形偏瘦,和張人駿六十名親隨根本沒法比,就是囂張跋扈勝過一籌。
用這種小不點能打敗驍勇悍匪?張人駿感覺不可思議,不懂李國樓是怎麼練兵的,沒看出新武軍有何特殊之處。對態度謙恭的李國樓,好似霧中看花,張人駿自言自語:“李國樓果然狡詐如狐,可惜我就是獵人,保家衛國有獵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