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足以炸毀整個宇宙(1 / 3)

李國樓辯解道:“恭親王,微臣所掌握的英國軍隊資料,確實是從書上看來的,不過大致和真實情況差不離。我第一次來軍機處開會,不知諸位是否清楚這些情況?就囉嗦幾句吧。英國的海軍建設和它的海外殖民事業密不可分,互相依賴,互相促進,共同成為大英帝國的磐石。英國政府有鑒於此極力重視對海軍的建設,始終把海軍放在比陸軍更重要的地位,其軍備政策具有鮮明的海軍優先策略。如今英國仍追求‘欲使其國海軍有對抗二大強國海軍之強力’的建設目標。具體的說,就是英國海軍要比世界第二、第三位的兩個國家的海軍加起來還要強大。

具我收集的資料,去年英國海軍軍費為9013000磅,同比增長8.5%。如今普魯士雖然大力發展海軍,自稱鋼鐵產量已經超過英國。但海軍總噸位才200000噸,比英國海軍的633000噸相去甚遠。所以我們借重普魯士人抵抗英國人的策略也不現實,首相俾斯麥絕不會因為我國而去得罪世界海上霸主英國人。俾斯麥這個人我研究過,絕對是縱橫捭闔的蘇秦,他善於遠交近攻,在狹小的歐洲大陸打下一塊地盤,把握每一次機遇。我們大清在西方列強的夾縫中求生存,也要把握每一次機遇。就像國內烽煙四起,就是讓我們大清浴血重生,有了這麼多能征慣戰的猛士,得以鎮守四方,保大清一代人平安。”

李國樓偷窺眾人的表情,不敢說下去了。將是打出來的,可隻有一代人的資源可以揮霍,下一代人就算等提拔至崗位,也是從哨官、營官級別的小官提拔上去的,能力有限。士兵沒有經受過戰火考驗,軍隊的戰鬥力下降至何種程度,他也摸不準。他想抓住機遇,把大清引向富國強兵的道路,可也要有人支持他,這麼多軍機大臣手握軍權,誰肯放棄權力給他呢?李國樓覬覦軍權之心不死,揣摩同治皇帝的心思,一步一步登上高位。

李鴻章嘿嘿一笑道:“李國樓說得很好,安得猛士守四方,我朝從聖祖平叛以後,從未有過這麼多將星。我和左宗棠完成先皇交予我們的使命,未來就靠你和劉錦棠,這批年輕一代人替皇上鎮守四方。”

恭親王放心不少,李國樓所言,盡在他的掌握之中,展露笑容,說道:“李國樓的口才了得,每次開會都會爭取自己的利益。新武軍才定下編製,暫時不能再動,要一碗水端平,等發展的情況再定。皇上,你說好嗎?”

這是不讓同治皇帝窮兵黷武,有了新武軍擴軍的先例,其它軍隊必定也要拚命的擴軍,大家都有代言人,國力才有起色,不能把錢花在擴軍之上。恭親王老成謀國,想得更為久遠,洋務運動是靠銀子堆出來的,他隻想維持現有的軍隊體製。

李國樓不等同治皇帝說話,急道:“皇上,萬萬不可。恭親王的這種思想太危險了,如今大清中興的格局初見端倪,一條洋務運動之路,就是人的一條腿走路,就算身體變強健了,另一條腿不行,隨時被西方列強宰割。俗話說豬要養肥了再殺!洋人也在等我們變得有錢了,才會找借口壓榨我們。要保住我們的錢袋子,子彈就要上膛,刺刀隨時要殺敵。既然海防交給了醇親王、傅相大人,陸軍這份吃力不討好的差事,臣就算千難萬難,也要練出十萬強兵。”

翁同龢一下子跳起來,叫道:“皇上,臣有心負責練兵的重任,保定的軍校也交給臣處理具體事務吧。”

李鴻章對陸軍並不上心,陸軍養活了就成,操練按照淮軍的模式,三分之一的軍隊練兵,其它三分之二的軍隊,都在做生意賺錢。他把心思都花在北洋水師的打造之上,但保定軍校隸屬於直隸總督衙門,是他的管轄範圍,豈容他人染指。勃然變色道:“翁同龢,你剛接手刑部,就一門心思辦差,別一山望著一山高。事物有分工,哪時你能一年上交一百萬兩白銀了,撈過界我也忍了。現在李國樓提出建議,那是要大出血的,你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