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賢良寺的揭語(2 / 3)

李國樓愧疚的跪在地上,長久不起,心情久久不能平複。他升官發財,妻妾成群,卻把長官克死了,這就是老天對他的報複,得失之間要懂得取舍,得到的一切都需要付出代價。第一個為他而死的人,是九夫人白蓮。之後是老長官包一同之死,歸其原由是因為他的不作為而死。越往後代價越大,偌大的家庭會不睦,後宮還會生變,要承受更多的苦難,人生不會一直沉浸在幸福之中,李國樓不是生活在童話故事裏,他身邊人都不是善類,總有人感覺不公,會出賣他的利益,甚至反噬其主。

梵音繚繞在大殿之中,木魚的敲擊聲讓李國樓那顆騷動的心,慢慢平靜下來,兩耳不聞窗外事,在高大的佛祖麵前,世人皆是渺小的凡夫俗子,李國樓懺悔自己的罪過。雖說李國樓是天主教徒,但並不妨礙他對佛祖的敬仰之情,萬事變則通,就像東西方文化的碰撞,教義也在與時俱進,有信仰就有精神寄托,李國樓把天主教當做一種精神寄托,對其他教義並不排斥。

等和尚做完法事,李國樓這才站起身離開大殿,順手掏出一張銀票交予方丈。

“李施主請留步,還請留下用膳。”慈眉善目的方丈悟性,一副世外高人的儀容,讓人頓生好感。

李國樓一路回京住在館驛裏,大魚大肉也吃膩味了,便高興的留在佛寺裏吃了一頓素齋。

“李施主,老衲一看你就是有緣之人,皈依佛門才是正途。老衲告誡你,一生做事少商量,難靠祖宗作主張,獨馬單槍空作去,早晚歲月總無長。阿彌陀佛!”方丈悟性等李國樓吃完,雙手合一,高深莫測的打量李國樓,尋思著讓李國樓給賢良寺的佛像再塑金身,一首高深莫測的揭語,讓人跌入萬丈深淵,想要化解一生的困頓,唯有大出血。

李國樓的大奶奶陳香芳六月時節在臥佛寺捐造一尊彌勒佛,為李國樓的子女祈福,此事轟動京師。賢良寺的方丈盼來了大清最有錢的李國樓,豈能被一張輕飄飄的銀票打發了,定要與李國樓結一場善緣,而且常來常往,成為終身的朋友。

李國樓哭笑不得,如今的朝堂誰都想吃他一口,當他是唐僧肉,跑到寺廟裏連和尚也想吃他一個肚子滾圓。

這裏的人都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屬於戶部和兵部雙重編製。住在賢良寺的館驛裏,李國樓不用花錢,最多賞點錢給館驛裏的侍從、丫鬟,隻需化一點小錢就住得舒適。門口守值的軍士,就當是木樁子,軍人是不收錢的,臨走若是給個麵子,拍一張集體照,就讓這裏的人笑不動了,相片掛在家裏炫耀一輩子。

所以很多地方大員就算京師有府邸,來到京師也要住進賢良寺,李鴻章是這裏的常客。這裏是大清最高級別的賓館,環境優雅,樹蔭高深,庭院重重,亭榭小橋別具一格,就是一座皇家莊園。大清政府最高級的招待,專門對大官開放,而且便宜得很,屬於體製裏公款消費。

可是這座館驛名曰《賢良寺》,就是裏麵還有一座寺廟,裏麵的和尚眼高於頂,專門捉大戶的主。方丈悟性見麵就沒一句好話,說他白忙活,至死一事無成。隻因他信仰天主教,就這麼咒他。可是被得道高僧這麼詛咒,李國樓心裏留下疙瘩,隻能破財消災,讓高僧改變他的命格。

悟性能坐上賢良寺的方丈,自有一番真本事,莫要被死光頭說中?

李國樓腦子裏清醒,知道揭語都是玄虛的玩意,悟性的話當不了真,他所作所為,沒有人幹過,被人詬病他的人格也不必較勁。

罵他“假洋鬼子!數典忘祖!”已經算是輕的了。更難聽的話,簡直難以啟齒,他也一笑置之。事後諸葛亮,不以成敗論英雄,抱著無所謂心態,讓人去說吧。

可還是心虛得很,還是讓事態向好的方向發展,揭語還有下半首好詞!犯不著被一名得道高僧詛咒,破財消災,讓京師多一點李國樓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