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圍困荔家堡(2 / 3)

曹克忠所部讓大清承受的恥辱,更讓徐占彪怒火熊熊,想到楊大娃子帶領四百多人的歸順,正好讓兩路人馬自相殘殺,也讓楊大娃子證明自己是真心實意投靠大清。

這是大清對於歸順的人一種考驗,董福祥的董字三營的擴建,就是建立在回人把屠刀對準自己民族的覺悟上。楊大娃子想要擴建成兩個營的編製,就是要靠浴血奮戰來證明對大清的忠勇。徐占彪勃然而道:“命楊大娃子、穆三的人馬攻打城西,為第一梯隊。告訴他們好好幹,隻要把軍旗插在荔家堡城頭上,第一功就是他們的。”

傳令官領命而去,身旁的其他將官渾身別扭,敢怒不敢言,“第一功”讓所有人垂涎,竟然讓一名降將得去,置他們於何地。但戰場上軍令如山倒,副帥徐占彪這個處置方案自有道理。

土司彭定越和土司莫保國互相對視一眼,彭定越心領神會的跨前一步,抱拳執禮道:“稟徐副帥,我們攻打城東門也應算第一功,有荀字營強大的火炮支援,雪山獅子旗一定飄揚在荔家堡的上空。蒼天可鑒,黃土為證,我們才是大清最忠實的奴仆,願意為皇上效死。”

徐占彪欣喜的扶起兩名少數民族土司,大大誇獎了他們一通。這讓旁邊陪同的李國樓頗感好奇,不停的打量兩名土司。土兵、俍兵曆史上對於大明更加忠心耿耿,曾經是與滿人作戰的主力軍。兩百年過去了,這兩支少數民族的軍隊,已經變成滿人的爪牙,攻打太平天國的石達開不遺餘力,把三十萬太平天國西征部隊消滅在大渡河岸邊。

如今土兵、俍兵大老遠跑到大西北來了,要把回軍趕盡殺絕。落入這兩支少數民族的俘虜,一輩子做奴隸了,以後和豬狗沒有區別。少數民族蠻夷喜歡剝皮挖心,這種野蠻的行徑,李國樓不好多嘴。連皇上也不管這些少數民族內部政策,他又不是解放勞苦大眾的大救星,犯不著和蠻夷講道理。

李國樓抬頭看向荔家堡的城東門,建立在黃土高坡上的荔家堡,是那麼雄壯高聳,而他要把這座曆史悠久的堡寨摧毀。曆史翻開新的一頁,有了新式火炮,攻城戰不單單是攻打一座城門,任何城牆都能成為突破口。荔家堡裏有多少守敵已經不重要了,在強大火炮麵前,所有的敵人必將化為灰燼。

過去打仗,有一座城堡可以固守,能夠負隅頑抗很長時間,如今沒有強大火炮支援,想要守住一座城堡,變成難事。圍攻城堡不需要兵力幾倍的優勢,隻需要把敵人的城門堵死,敵人的兵力便展不開,守城不可取,特別是守一座沒有退路的城堡。

李國樓不由在想天津衛的防禦工事,那裏也是一座防不勝防的城市,無論如何不與八國聯軍在天津開戰。應該直接在郊區展開對攻戰,隻要有雄厚的財力,建立起強大的炮兵集團,沒有哪個國家敢和大清在陸地上展開攻堅戰,炮兵與步兵協同作戰,才是大清軍隊未來作戰的模式,再加上大清得天獨厚的騎兵,那就完美了。

兵是打出來的,連年的烽火,鑄就了一批又一批戰將,左宗棠的楚軍比李鴻章的淮軍好無數倍,懂得軍隊建設的重要性。雖然這些軍隊也走私貪汙,但能把賺來的錢用在部隊建設上麵,這支軍隊才是未來國家振興的希望,靠淮軍那批貪得無厭的將領,那大清就沒救了。

李國樓一個人在想亂七八糟的事,他無權一身輕,對於副帥徐占彪站在前沿工事前指點作戰方案,一點也不感興趣。長官不是萬能的,身在第一線的指戰員懂得具體安排作戰,最高指揮官隻需發揮布局上的戰略優勢即可。

至於戰場上每門炮的配置方案,哪能管得了呢?一個人是指揮不了一支軍隊的,要靠所有人群策群力,才能把一支軍隊帶向勝利。培養人才絕不是發現幾個人,而是要有一大批人才可以使用,這樣的軍隊才能一往無前的迎接勝利。